目前分類:閱讀 (8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1692545_942691525789919_6243155349667521794_n  

每次日本遊,總會去超市逛逛。雖然大陸製品充斥,多少壞了興致,但還是愛看生鮮蔬果與冷熱熟食,然後買酒和下酒菜回飯店吃宵夜。逛超市感覺貼近了在地人的生活。

這兩天讀了"縣廳之星",因著之前的超市經驗,本該平淡的一本書,竟讓我讀得興味盎然。

故事講述縣府公務人員野村聰奉派到民營超市工作研習一年,視自己為菁英的他由原本的排斥,看不起人,到融入,傾聽他人意見,最後讓超市改頭換面,業績蒸蒸日上。

這麼一本勵志,容易預測的書,給我的主要快樂,在於讓我隨著情節,回味曾走過的間間超市。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70074  1357743951-133990140  

"血季"看了一半,轉看"魔鬼的名字",一氣呵成樂在其中的看完後,再回頭看"血季",終於在痛苦中閱畢闔上書。"血季"是英國曼布克獎的得獎巨作,卻異常的讓人難以消化,非常非常的不推薦,除非想自討苦吃。

"血季"的故事情節很簡單,寫的是英國屠夫國王亨利八世喜歡上珍西摩,厭惡生不出王子又害他與羅馬教廷決裂的王后安博林,於是以莫須有的罪名砍下她的頭的經過。

作者為這段所有人都知道的歷史換裝的方式,不是注入殺氣,緊張,與衝突,而是一些家居生活與閒話家常。書中主角的生活片段與談話充斥其中,無關情節推進,多半可有可無,刪除也毫無影響。我不停發問,寫這些東西有甚麼意義?

或許作者想讓讀者融入主角的生活氛圍,看著一個個有教養的紳士,優雅的入人於罪與屠戮。換句話說,就是拿刀叉吃人肉。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011226_891326294259776_1797614860432922851_n  

英國教科書和莎士比亞"理查三世"一劇中的駝子,妖怪,陰險毒辣的屠夫理查三世的遺骸被尋獲,並經DNA確認了。

1485年理查三世被叛軍殺害,遺體遊街示眾後被草草丟棄在萊斯特教堂的墓穴中。教堂後被鏟平,理查三世的遺骸也不知所終。直到兩年前當地某位女士心電感應理查三世就在停車場下,於是募資開挖,才找到這個歷史上的大惡魔。

嚴重側彎的脊椎,證實理查三世果真如史書和莎翁描述是個駝子,而且左肩比右肩低,很符合壞蛋扭曲的形象。但他真是個為奪取哥哥死後遺下的王位,污蔑自己的母親跟其他人通姦,哥哥和哥哥的子女都是雜種,並殺害哥哥兩位幼子的惡棍嗎?

約瑟芬·鐵伊創作於1951年的推理小說《時間的女兒》(被英國犯罪作家協會稱之為世界上最佳推理小說),為理查三世翻案。理查變成壞蛋之前,是大家公認的偉大政治家,勇敢的軍人和善良大方愛家的好人,為何他的轉變如此之大?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雨中的都柏林  

看了"格雷的五十道陰影"的簡介,其中諸多情色描述,我覺得太露骨,勾不起我閱讀原書或看電影的興趣。我想起獲得挪威文壇最高榮譽獎的"莫布里公寓"書中一則短篇'雨中的都柏林',對我來說那才是理想中唯美的情色描寫。原文極美,我只能略述大意:

女子入睡前電話響起,拿起電話卻沒人說話,只有微弱的呼吸聲。女子威脅要掛電話,但遲遲沒有動手。等了一會兒,女子決定掛電話,那端才終於有人說:"是我呀。"果然是女子的情人。

女子問情人在哪兒?情人說他在都柏林,並簡單介紹他看到的都柏林,還說都柏林總是在下雨。女子想像都柏林的樣子,很渴望和情人一起在都柏林漫步,窩在旅店欣賞窗外雨中的街景。

女子告訴情人她想念他,但情人卻不說話。女子求情人多說一點,情人沉默不語,許久後才說:"我出發那天早上,雙手都是妳身體的味道。我到了都柏林,仍一直聞到妳的味道。漸漸的,雨水才將妳洗去。"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26 Thu 2015 12:54
  • 手機

10986922_869933766399029_1611739773216264363_n  

有些書,看了第一頁就想一口氣看完,看完最後一頁,又懊悔看太快。"手機"便是這樣一本書,劉震雲其他著作也給人同樣苦惱。

專家說莫言之後最有機會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作家是劉震雲。幸好他的作品跟莫言的不一樣,不會亂兜圈子,像要湊足百萬字數一般,我讀著讀著就想摔書駡人。

劉震雲的文字有王朔的靈動鮮活一針見血,也有有畢飛宇的深刻關懷。他的書,是好看的好書。

看了"手機",我驚悚不已。對著手機人常不知不覺成為大說謊家,它也同時收藏人們無數不可告人的秘密。比如,你敢讓老婆知道手機裡前女友的電話號碼和簡訊嗎?或者某位女同事的電話號碼和簡訊。恐怖的是,我們都已經擺脫不了這個藏污納垢的東西,沒時時刻刻揣在胸口還會不安。我們對自己的良心也沒這麼費神。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79789_824925330899873_6428204490304313545_n  

矢吹丈死了嗎?

這個問題從小就已經擺在我的心中,但我一直不敢發問,因為我打一開始就告訴自己矢吹丈沒死。長年來,我編想了千百個理由來說服自己他絕對沒死,其實我也不能接受其他答案。

《明日之丈》(台灣更名為小拳王)係由日本漫畫之王千葉徹彌所繪,1967~1973年間連載,講的是有拳擊天份的孤兒,也是不良少年的矢吹丈(台灣版改名為林強),在少年感化所遇到終生宿敵力石徹後,明瞭他的生命意義是在拳擊場上盡情戰鬥,於是展開他短暫卻扣緊人心的生命之旅。

這套漫畫和《巨人之星》帶動了日本運動漫畫的風潮,成為經典之作,今年七月我去東京還在地鐵站看到它的海報。當年矢吹丈的宿敵力石徹打敗他,卻死在賽場上,日本各界還為力石徹這個虛擬人物舉辦告別式,其影響可見一斑。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889B2E5BDA9E38292E68C81E3819FE381AAE38184E280A6  

前兩天讀了村上春樹的《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我感到非常的失望。村上重複了他自己,新作像是把《挪威的森林》和《國境之南太陽之西》合起來加以改寫。我甚至開始受不了,他筆下總是平淡安靜,內心虛空,有潔癖般的男主角。不能有血有肉一點嗎?

我也有被騙的感覺。李斯特的「偉大」鋼琴作品《巡禮之年》貫穿全書,村上也把它安在書名中。李斯特經由在瑞士與義大利的壯遊,感受到宗教、藝術、文學、歷史、自然對他的啟發,將之昇華為音樂,成為足以傳揚千古的創作。

「李斯特的《巡禮之年》」,對我來說具有崇高的意涵,所以當村上春樹使用這個詞時,我有非常高的期待,以為村上書中主角將引領讀者走過一段不凡的經歷。結果,主角多崎作的巡禮之年,竟然只是去找三位高中同學,詢問他們當初為什麼跟他絕交,而且一問就得到答案。這樣的內容,一點也匹配不上李斯特的《巡禮之年》。

我不得不憂心,村上春樹江郎才盡了嗎?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40774_745492828843124_6753729411554704928_n  

早起沖泡昨天烘的哥倫比亞咖啡豆,鼻子探入咖啡杯內,嗅到一股淡淡的,如同在180度烤箱內待了十分鐘般的杏仁散逸出來的堅果味。

由於計畫到東京一遊,便把《池袋西口公園》再拿出來看。儘管全書描寫青少年鬥毆,失控,流血,暗殺,竊聽,跟蹤......,然而在文學的包裝下,卻成為一幅色彩鮮豔的抽象畫。

尤其身為池袋街頭混混的主角,竟是個古典音樂愛好者,時時在青少年失智沒腦的橋段,聽一段拉威爾的瀕死公主的巴望舞曲,或巴哈的馬太受難曲,賦予全書一股帶著文化光環的超現實氛圍。

紅天使集團的老大在巴爾托克的第四號弦樂四重奏樂曲中,跳了一段驚心動魄的舞蹈。於是我放上東京四重奏演奏的同曲黑膠唱片,啜飲著咖啡,閱讀聆樂,滿心期待著月底去池袋西口公園走走。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s  

凌晨三點,你因某種不安而醒來。洗手臺上方鏡中的你,顯得如此蒼老。你感覺疲憊,不因失眠,乃是對即將到來的新的一天。你既擔心來日無多,卻又為來日感到無聊、苦惱。長期盤據心中的難題不請自來,你想用淚水沖走它們,卻又立刻鼓起鬥志,試著往好處想。旅遊的畫面浮上心頭,給你莫大的慰藉。你審視此情此情,彷彿回憶曾經發生過的事,為觀照自己的心靈活動感到一絲喜悅,畢竟,這給你活著的感覺;抬起頭,眼中泛著悲喜交加的淚光。

多年前看了《時時刻刻》這部電影,得到很大的滿足,以為電影已經夠好了,便沒把原著找來看。近日福至心靈的突然想看這本書,讀完後,跟看電影的感受不盡相同。

這是一本以意識流寫法創作的小說,作者細膩的描繪出書中三位主角時時刻刻的心靈活動,讓讀者浸淫在人對生活、對生命的恐懼、希望、欲求、聖潔與墮落等種種思緒之中。看電影時,儘管三位演員演技高超,我們仍無從猜出她們的所思所想,而她們的思想感受,才是原著的重點。

死亡和幸福的氣息,像從鄰居家飄來的菜餚的味道,難以預測與控制;雖然人外在生活中過得跌跌撞撞,但內在的心靈,仍可以見證生命與生活,給人活下去的力量。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1  

艾莉斯孟若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出版社快動作地在一個月後推出兩冊她的著作,其中之一還是多位翻譯者合力譯成。儘管匆促,文字可讀性仍高,可以買來一讀;至於多年前時報出版的兩冊,俱是由作家張讓譯成,文字略微滯澀,意思拐拐的,但是讀來卻更有味道,讓我得常常停下來想像一下。

新出這兩冊便成為我近日的床頭書。睡前窩在被窩裡看個幾十分鐘的書是我每天很期待與珍惜的時光,總覺得這時候的自己實在太幸福了。尤其看了孟若的書,幸福感更是加力許多。

Angus問我她的書賣得好嗎?

我說,「應該比不上你看的八爪魚寫的書。」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youtube上聽安海瑟威演唱I dreamed a dream,突然想找書翻閱那一段。記得大學時讀了雨果的小說《鐘樓怪人》和《笑面人》,便一直想找《悲慘世界》來看,有一天在書店找到了,老闆卻說那是非賣品,語氣有如那是鎮店之寶,還好我仍在別處買到了。

由於看過原著,第一次到倫敦便去看了同名音樂劇,真是好看呀,後來在愛丁堡讀書時又去看了一遍。改天或許去看新推出的電影版。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敖曾在談論書法的節目中說,字寫得俗氣就沒救了。我聽了頓感驚慌,因為我常覺得一些人寫的字俗氣,很擔心自己也會同流合污;但如何才能不俗氣呢?李敖卻沒有說明。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近日,突然再看了一次《麥田捕手》。雖然已步入中年,但是讀起好似為青少年寫的這本書卻更有共鳴,因為我已隸屬於書中叛逆主角所厭惡臭罵的那一階層或年紀的人——接受完整教育,因循世俗規範,追求跟大家一模一樣的東西。但我是不是像他所描述的是個混帳,令人厭煩、裝模作樣、粗俗不堪?是個只會賺許多錢、打高爾夫球、打橋牌、喝馬丁尼、擺臭架子的人?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家傳家具〉故事中的女主人翁,道出家人的密辛、族人的習性、尤其是原以為自由開明卻仍死守家傳家具的姑姑。女主人翁文末,揮別姑姑,獨自一人無所事事的走在空盪的週日街頭,觀察思想,再次跟自己確認:我就要我的生命像這樣。

過去幾年,我一直很滿意自己的生活,也曾多次跟自己確認:我就要我的生命像這樣。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瑞典知名導演柏格曼在自傳中坦白得令人咋舌。他合盤托出幼時因嫉妒受寵的妹妹而試著殺她,他母親外遇的情景,八歲時的性體驗與中學第一次性經驗,以及他性格上敏感易焦慮引發的挫折與人際關係上的衝突;他結婚五次,一再的愛上同事並不斷的外遇與自責,也因同時負擔多位前妻家計而背負龐大經濟壓力;他有胃潰瘍、失眠、憂鬱等宿疾,身心飽受折磨。

然而生活中的磨難卻提供他源源不絕的創作材料,使他在編劇、執導戲劇與電影上成就非凡,名滿天下。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錢德勒的偵探小說與我們慣常熟悉的偵探小說是如此的不同。看他的書不是為了詭計與推理,是為了他筆下的人物,想像一下L.A. Confidential(中文片名是:鐵面特警隊。好怪的片名)中的凱文史派西、羅素克洛、金貝辛格,那種又酷又慵懶的樣子;以及錢德勒的文字。

我從未在其他偵探小說中看過更有魅力的書寫,光看他的文字就是一種享受。我甚至想像,自己講話如果像主角馬羅一樣,應該可以顛倒眾生吧。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明天要跟學生介紹王爾德的生平,和《快樂王子》。光講童話沒講王爾德,我會覺得《快樂王子》這篇童話被打了折扣。

王爾德(1854~1900)是愛爾蘭作家,他幽默、機智與帶著嘲諷的喜劇劇本深受英國人歡迎,讓他贏得響亮名聲與社交地位。但已婚育有兩子的他,卻和某公爵的兒子交往,被公爵一狀告到法院,而被判敗德入獄服刑兩年。王爾德再也受不了虛假、矯揉、造作的英國,出獄後流浪到巴黎,最後貧病交加死在簡陋的小飯店中。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 Dec 31 Sat 2011 00:01
  • 霧號



小時候曾在舅舅的讀者文摘中看過一篇英漢對照,篇名和內容我已完全忘了,僅約略記得故事中有燈塔與海怪,和濃濃的悲傷與孤獨的氛圍。 

從小到大我讀過的英漢對照不曉得有幾百篇,但是那一篇卻讓我從孩童一直念念不忘到中年。雖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缺憾,但是長久以來我一直渴望能再讀一次,瞭解一下為何我獨獨懷念這篇故事?只可惜線索太少,我根本無從找起。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好看是一定的,因為作者是史蒂芬金,但它在史蒂芬金的大量作品中顯得突出的原因是,這書裡頭的四篇故事中,有兩篇改編成的電影《刺激1995》和《站在我身邊》,都列入我最愛的電影名單。其中《刺激1995》更被全世界的電影愛好者選為影史最喜歡的電影,第二名則是《教父》(鐵達尼號和哈利波特都不在前十名)。

因此一拿到書,我自然先看《刺激1995》的原著故事。史蒂芬金流暢的敘事手法,讓我難以放下書本,忍不住想一口氣把故事看完。不過故事雖然好看,電影卻改編得更棒,為原有的故事加了很多分數,劇情更緊湊,更有張力,人物也更鮮明,尤其是那幾個壞蛋。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儘管科慈之前已經得過英國最高的文學獎布克獎,而這個獎項尚未頒給同一作家兩次,但評審看完書,我估計,仍是毫不猶豫的決定再次頒獎給他。這真是一本令人讚嘆的書,過去一年來,我讀過最好的一本書。

科慈是南非白人,當他獲諾貝爾文學獎(除了兩度布克獎,他同時也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台灣市面上很快的出現許多他的小說。我以為他是另一位創作題材涉及種族與政治(南非白人與黑人衝突),因政治因素而非文學成就得獎的作家,所以對他的作品興致缺缺。但偶然翻閱《屈辱》第一頁,我便立刻深受吸引,不到一天就把書看完,書中也充斥我留下的標記與心得感想。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