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院的人群大半要看《與神同行2》,但我卻是來看《飛上天空的輪胎》。多年前看的書今年搬上大銀幕,今天特別去捧場。
進場時,約只有十位觀眾,我們看看彼此,眼神似乎透著相知相惜,好像在說:「他們去看通俗的與神同行,我們看比較有內涵的劇情片。」
其實過兩天我也會去看與神同行2。
《半澤直樹》作者在台灣出版的唯一著作就是《飛上天空的輪胎》,該書講述小企業與大企業的對抗,在日本暢銷180萬冊,已改編成電視劇;如今改編成電影,套句廣告詞,卡司幾乎動用半個演藝圈,每個大小角色均是知名演員,電影公司很重視地下了重手。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天在MOD上看修復版的《狗臉的歲月》。大學時看這部bittersweet瑞典片,只注意到sweet的部分,三十年後才終於感受到bitter的那一面。
12歲的英格的母親卧病在床,不只無力照顧英格也受不了英格的吵鬧(他只是想吸引母親關注),於是母親將英格送到鄉間的叔叔家。
英格在恬美充滿人情味的鄉間過著愉快的生活,並且情竇初開,有了性啟蒙。但母親終究逃不過病魔之手,失恃的英格只好待在鄉間,重啟新生。
這部獲得許多大獎、為眾多世人喜愛的電影,講述生活中儘管有悲傷不如意,人仍要順著天性與自然,笑中帶淚地跨步走下去。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月與安生》超乎預期的好看,辦得到的話,真要用200分貝的音量呼叫大家來看。
本以為是兩女同愛一男的老掉牙劇情,結果新一代原著作者與四位電影編劇(好像都是女性),以她們的巧思與細膩,開創了同性友誼的別緻篇章,令人讚嘆、感動。
兩位女主角彷彿戲中人似的演出,讓觀眾跟著笑陪著哭。本以為周冬雨應該比較搶眼,但接近劇末,馬思純後來居上。兩人演技難分軒輊,難怪一起獲得金馬獎。
電影配樂也非常稱職地引領觀眾走入每個情境氛圍,時時沐浴在澎湃情感之中。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否在美術館裡展示,就自動使其成為一件藝術品?
是否藝術愛好者、創作者、美術館管理者,這些頭銜就自動使其成為一個更好、更有人性關懷的人?
去年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得獎影片《The Square(抓狂美術館)(瑞典)》,片首就丟出這兩個問題。
隨著劇情進行,導演剝開這些光鮮亮麗人物與作品的假象。比如在一場行動藝術表演中,模仿猩猩的藝術家出現在高級餐廳中,用餐者被要求靜止不動,任由藝術家恣意妄為,直到藝術家侵犯一位女士,眾人才終於出手阻止。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嗜酒如命,很少睡覺,一根接一根地抽雪茄,這就是我保持200%的狀態且指揮你獲勝的原因。」邱吉爾對蒙哥馬利將軍說道。
邱吉爾一天要抽10根古巴雪茄,雪茄不離口的他一生抽了約46公里長的雪茄。1941年,德軍大舉轟炸倫敦,炸毀了當時的菸草店。警報解除後,店主于淩晨兩點第一時間通知邱吉爾:「首相先生,您的雪茄絲毫未損。」
我最喜歡的演員之一蓋瑞歐德曼在《 最黑暗的時刻》中扮演大家熟知的邱吉爾,舉手投足、腔調表情是如此的神似、生動,看電影時幾乎以為邱吉爾本人現身;當然,更重要的是讓我們一起沉浸在那緊張的時刻,感受邱吉爾內心的掙扎、猶豫、為難、與決心。
故事描寫1940年五月,德軍入侵荷蘭和比利時,法國即將淪陷前,邱吉爾臨危受命接任首相; 然而整個內閣,包括同黨同志都懷抱著與德軍和談,寧可投降的念頭,甚至法國也已明白告訴他將要投降。同時,敦克爾有四十萬英軍受困,不和談恐全數被殲滅。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段邂逅,勝過生命與天下。
綾瀨遙住進京都本能寺飯店,竟回到本能寺之變發生前一日的本能寺,與職田信長相遇。
職田信長遇害當天,綾瀨遙冒著改變歷史的可能,告訴職田信長她來自未來,當晚明智光秀將叛變偷襲本能寺,職田信長也將自盡。她請職田信長逃走,但是他拒絕。
綾瀨遙回到現代後,揣摩出職田信長不逃的原因,因為職田信長不願歷史有任何改變,影響綾瀨遙現身在他面前。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是否曾在某一個時刻,領悟到失去了什麼。
本木雅弘與結婚20年的妻子已貌合神離,妻子一出門,小三就上門 。他和小三正在溫存時,警察打電話來,通知妻子在車禍中死亡。
本木雅弘並不悲傷,只覺得生活有許多不便,畢竟他一直受到妻子細心呵護與照顧。但他工作變得不順利,與小三溫存時小三竟失神覺得沒意思 。
本木雅弘打開妻子的手機,發現一則未發出的草稿,妻子想告訴他:「我不愛你了,絲毫不愛了。」本以為妻子全心向著他的本木雅弘,有莫大的挫折感,並憤怒不已。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回應影迷千呼萬喚而推出的《猜火車2》,已無第一集的原創性與批判性,單以一部電影來說無甚可觀之處,難怪台灣片商在上映前臨時喊卡。
因是為了懷舊的第一集影迷,所以全片有許多回顧的片段,更重要的是第一集片中的演員們20年後再次出現,他們略顯發福,頭髮稀疏,銳氣不再。影迷們看電影的心情,就像參加同學會一樣, 看到老同學跟自己一樣變老了,得到一種撫慰,從中取暖;因此第二集的優劣,就不成為觀影重點了。
1996年推出的《猜火車》, 描寫蘇格蘭愛丁堡一群少年吸毒後的恍惚與幹下的蠢事,獨特的拍攝手法與題材風靡全世界,此片也成為經典。後來拍攝《貧民百萬富翁》的導演即是猜火車的導演。
1997年我去愛丁堡留學,自然去電影院看了這部在愛丁堡當地拍攝的電影,成了該片影迷。 所以看此片也有些許參加「同學會」的心情。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妳故意做瘋狂的事,來讓我覺得妳跟我一樣不正常。妳不顧別人的目光,只求我的眼中有妳。
再一次看《派特的幸福劇本》,女主角珍妮佛勞倫斯每次出場都非常的搶眼;為了追求所愛,她奮不顧身,被稱為瘋婆子也無所謂。
劇終前,她和男主角參加舞蹈比賽,只得到5分的最低分,卻欣喜若狂。他們不夠好,所以得到想要的分數就心滿意足;他們不正常,所以得到一個瘋子的愛就無怨無悔了。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日友人介紹我認識海寧格家族系統排列,提及家族對於個人生命的正負面影響。我想到作家平路一輩子不為母親所愛,承受冷漠羞辱,幾年前才知道自己是知名學者父親與佣人所生。
另一作家陳玉慧從母親那兒得到的不是母愛,而是怨恨,原因是母親懷了她,才不得已與風流成性的父親結婚,過著怨婦生活,並將自己的不幸歸咎於陳玉慧。
某紀錄片導演的同志母親,甚至把她丟在父親的臥榻上...。
反觀我自己,成長期間,也不能說是一帆風順,無憂幸福。家族與成長經歷,幾乎可以左右我們的性格與人生。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鄧麗君淡淡的吟唱著:「那是比大海還深,比天空還要藍。要超過如此般的愛你,我也做不到了。」
是枝裕和2016年的作品«比海還深»的片名,即來自鄧麗君以上歌詞。至於電影中比海還深的是什麼?我想是家人間的親情,尤其是母愛。
主角阿部寬懷抱不切實際的夢想,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一文不名、妻子離異。然而回到母親小小的家,他總能得到溫暖與力量,儘管母親做的只是為他準備晚餐、衣服、鋪床。
平平淡淡的劇情,主角的境遇就和我們所遭遇的相當,卻也因此,常常看見自己的身影。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田洋次執導<<遠山的呼喚>>一片中,出現許多熟面孔。除了高倉健,倍賞千惠子,渥美清(男人真命苦主角),武田鐵矢(101次求婚主角),連飾演倍賞千惠子兒子的9歲小童星都覺得似曾相識。在哪兒見過呢?
啊,他不就是<<東京小屋>>片中松隆子外遇的畫家! 對了,他也飾演<<永遠的三丁目>>中的窮作家呀!小童星長大後五官特徵仍未變,現在是知名演員吉岡秀隆。
他在<<遠山的呼喚>>中飾演喪父孤兒,和寡母兩人在北海道東部偏鄉經營牧場。某日來了一位高大神秘男子,希望能留下來打工。三人一起辛勞工作,共渡難關,也日久生情。然而就在母親請神秘男子留下時,男子卻要告別了。
1980年上映的電影,有濃濃的懷舊氛圍,觀賞時心中的暖流不停的激盪。除了北海道四季風光,戲中每個角色均可親的充滿人情味。比如醉酒無法開車,仍騎馬出診的獸醫; 白天打架輸給高倉健,晚上帶酒菜和女陪酒來結交朋友的商家老闆; 倍賞千惠子總是借兒子之名,想知道高倉健叫什麼名字,要他進屋一起用餐,要待多久; 倍賞千惠子與高倉健雖無互表情意的畫面,但兩人舉手投足間,含蓄曖昧,若有似無的情愫,卻比大膽調情來得讓人眼紅心跳。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拍出《絕美之城》的義大利導演保羅索倫提諾的新作《YOUTH》,台灣片名為《年輕氣盛》,感覺翻譯得很不倫不類,讓一部榮獲2015「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及最佳男主角等大獎的電影像一部青少年電影。
主角米高肯恩和哈維凱托兩位好友一起在瑞士溫泉飯店度假,死氣沈沈的接受肉體老去、行將就木的事實。但是飯店形形色色的人中,想突破演技的明星、攀登過K2峰的無畏登山家、想成為舞蹈家的女孩、美麗的環球小姐、臨空漂浮的喇嘛,在在暗示著儘管高齡,仍可以有渴望、可以起飛。
哈維凱托受不了挫折,覺得生命無望而自殺了;米高肯恩則頓悟與看見周圍的「青春」,展開新的生命。
電影鏡頭極其唯美,像一幀幀現代畫作,電影配樂也製作用心,俄國小提琴家穆洛娃與韓國女高音周淑美都參與演出。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希望能夠走在路上,不被人打擾。----艾美懷斯(死前一天留言)
一直覺得艾美懷斯的嗓音獨特到彷彿不存在於這個世界,當然也非隸屬於天界,更像是在地獄與人世的虛無飄渺之間。
夜半時分聆聽她的<<Back to Black>>,總覺得毛骨悚然。畢竟她的歌,是耗盡她生命的精血而來,彷彿每唱一次,就死了一分。
我喜歡她的歌,卻不敢多聽,因她的歌聲會拉著人往下掉。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德國電影大師文溫德斯將鏡頭對準當代紀實攝影大師薩爾加多,記錄下這位影像巨擘的創作心得與歷程。
片中薩爾加多的凝視(作品)呈現土地、人民、屠殺、難民、遷徙、與大自然的生機,每一幅都充滿力量與動感,人物浮凸彷彿要撲到觀者面前,尤其,都在講著故事。
除了作品,我也喜歡薩爾加多睿智慈悲的眼睛。他看到盧安達屠殺的畫面,傷痛的說:「人沒有資格存活在地球上。」他在故鄉荒地植林,重造森林之後,抱著樹期待四百年後的盛況;除非,人自取滅亡。
這是一部很美、很觸動人心的紀錄片。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看電影<<福爾摩斯先生>>的過程中,我一再自問,到底要破哪樁案子呀?離奇的懸案和神妙的推理在哪裡?
答案是沒有。於是失望與不耐之心漸漸湧現。直到電影播畢那一刻,我才發覺,這是一部反推理,反福爾摩斯的電影,並理解導演與原著作者特別的用意。這部片好看的想法,竟冉冉升起。
電影講述高齡93的福爾摩斯已退休30年,他因最後一個案子引發的挫敗感,而閉居鄉間。照顧他的管家之子想知道最後一個案子的真相,逼使福爾摩斯回想不忍回顧的往事。
原來,他當年雖然解開委託人的疑惑,但無視當事者需求幫助的想望,使得認清事實的當事者失落的臥軌自盡。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去看侯孝賢的《聶隱娘》。許多人說看電影之前要先做功課,認識時代背景與故事情節才看得懂。我個人覺得跟侯孝賢之前的電影比起來,《聶隱娘》算是他故事性強,可看性高的作品,其實無須害怕沈悶打瞌睡。因此,我要極力推薦這部片,更要給它5顆星。
劇情其實很單純,但侯孝賢不願把故事講那麼清楚,他將本該連貫故事的許多場戲刪去,讓觀影者自己去把情節連貫起來。於是缺乏耐心或懶得運用聯想力的觀眾便憤怒了,大罵侯孝賢連講故事都不會,讓人看不懂,電影沈悶又不知所云。
委婉的抗議者則說,至少侯孝賢呈現山川美景與迷人唐風,堅持作自己,不屈服於流俗,追求崇高的電影藝術。
但我真的覺得這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只要專注一些便能領略它的美好。為人詬病之一:省略情節,我認為是避免太過瑣碎,比如張震正室教唆空空兒命其徒弟精精兒去殺舒祺,這段完全省去,只給我們看舒祺與精精兒決鬥的部分。要是全播映出來,就失味了。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酒與男人,今晚非常冷硬。
一天工作結束,我喝著冰涼的啤酒,觀賞勒卡雷小說改編的《諜影行動》,感覺痛快極了。電影講的是70年代英國情報局高層有人勾結蘇聯,主角蓋瑞歐德曼抽絲剝繭從四位高層中揪出叛國賊。
參與演出者都是演技一流的大牌男星,而且一個比一個帥氣。這樣的諜報電影女生多半不喜歡,於是便錯過帥哥們鬥智時的冷酷與帥勁了;其實男生有一些東西,也真的要同性才能夠欣賞。我覺得今晚我愛的是男人呀!
兩年前去英國,在街上看到這齣片的廣告看板,於是在返台的飛機上看了電影。第一次沒完全看懂,這一次除了搞懂故事,導演的一些細膩安排與鏡頭也捕捉到了。 比如任務完成後,康伯拜區和蓋瑞歐德曼錯身,康伯拜區右嘴角微揚,笑了。蓋瑞歐德曼則不動聲色,微揚的是額頭上的皺紋。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溫德斯電影精選展今天在花蓮文創園區開演,第一部片是我就讀大學時曾看過的《欲望之翼》。影片拍得非常美,每個鏡頭宛如一幀幀寓意深遠的照片,搭上詩一般的台詞。
影片前半段,擁有永生生命的天使聆聽著世人的心聲:抱怨、苦惱、寂寞、空虛…,並適時藉由碰觸給予力量。這長達一個多小時,無顯著情節的碎碎唸,有如溫德斯給觀影者的折磨兼考驗,一再陳述著:生命何其無趣且愁苦。然而扮演主角的天使卻已厭倦當個旁觀者,他要投身人群去感受一切苦樂。
從片頭至片尾,溫德斯讓主角反覆的吟詠童詩,講述孩子對世上事物具有的好奇心與充沛的活力,以及孩子不吃山珍海味,只吃蘋果麵包就能填飽肚子;在在暗示只要懷有赤子之心,降低需求,人生其實沒那麼難過。片尾,男女主角吟詩一般的道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個故事,於是也就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永生。
二十多年前看這部片時,感覺懵懵懂懂;今天,卻看得膽戰心驚。當年朝氣蓬勃,懷抱裡想,影片中世人絮絮叨叨的苦惱,似乎跟我八竿子打不著;如今我做什麼都沒勁,自信漸失,偏又愛吃山珍海味,無法滿足於蘋果和麵包,於是恐懼與埋怨纏身。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鳥人》一片中,主角麥克基頓演出戲中劇瑞蒙卡佛的《當我們談論愛情我們談論什麼》時,馬勒第九號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兩度隨之奏起。馬勒曾談到此一樂章: 「我往日的青春已經消逝了.....我的愛也已消耗殆盡。」作曲家阿爾班貝爾格認為此樂章表達對世界前所未有的愛,對平和安身立命的渴望,以及對自身最深邃的傾訴,在死亡降臨之前。
如此深刻淒美的音樂整個提昇了電影的層次,讓人不禁對主角生出深深的憐憫,年華老去的他,看不起年輕時曾有的虛名與成功,決定付出所有,完成最後也是最好的演出;然而,他是這麼的沒有把握,也力不從心,一敗塗地看似是免不了了。
古典音樂作為此片主要配樂,情境上配合得非常貼切,比如拉威爾的《為已逝公主的巴望舞曲》,暗示主角死前奮力一搏的感傷,自憐,驕傲與美麗。
看了幾齣今年奧斯卡入圍電影,《鳥人》是最感動人、拍得最出色的一齣,劇本也讓人眼睛一亮,戲中主角和演出者麥克基頓本人的境遇相彷,觀看電影時已無法全然當戲劇看,搞不清是在為主角還是麥克基頓掬一把同情之淚。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