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右任的母親兒時隨于的外祖逃難,眾人力竭食盡,又因于母足痛不能行,恐牽連眾人餓死,外祖不得已棄于母於山谷中。幸駱駝商人經過救了于母,趕上外祖眾人,還于母並贈送糧食。
于右任1879年生於陝西涇陽,父親長年在外省工作,母親獨力撫養他,但母親在于二歲時即病故。母親臨終前請于的伯母代她撫育幼兒,「…我與嫂今生先後,來世當為弟妹妻子以還報耳。」
于右任兒時養一跛羊,某日兩隻餓狼吃了羊,接著虎視眈眈的預備吃于,村民見了趕忙抱走于。村人擔心孩童在田野間玩耍可能被狼叼走,於是辦了學校,把孩子集中起來上課。
伯母對于右任的學習極為要求,每次經過于母墳墓,便祝告:兒幾歲矣,讀書幾冊。于右任在一旁聽了內心悲慟,讀書不敢不勤。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老家過年,媽媽找出三十幾年前爸爸臨書的字帖給我。看著泛黃的字帖,回想讀國中時,爸爸晚餐後總會在餐桌上批公文,然後寫寫毛筆字。
我則在一旁自己的小書桌上寫功課,然後把同學的書法作業寫一寫。我會把不愛寫書法的同學的作業帶回家,那真是愉快的代筆。
昨晚睡不好,乾脆起床寫字,就用爸爸的字帖吧。
臨行書字帖時,我覺得若為了寫得像而放慢速度一筆一筆臨寫,會喪失行書的流暢感,所以我都看個大概,再快速的整頁寫過去。嚴厲的爸爸應會因我寫得不像,而駡我草率吧。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大樓貼上我寫的「起望行雲」,沒寫「狗年旺來」不曉得會不會被抗議?
我家門口貼的是「似水華年」,為 J 寫的是「宛若清揚」。
我和 J 的家都不貼春聯,只貼四字吉語。我通常懶得讀春聯上的內容,卻每天出入家門時瞄一眼門旁四個美好的文字,揚一下嘴角。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既見君子,云胡不喜。」這是我週日在涂雋的琴音中寫下的句子。寒流來襲,日子紛擾,然而大家在松園別館相聚,怎會不開心!看到那麼多許久未見的好朋友,心裡真的有說不出的高興。
涂雋數月前一句「我們一起表演吧」,我本以為是玩笑話,就以隨緣的態度進行,沒想到從租借場地、申請補助、邀請觀眾到報紙報導都非常順利,陰霾許久的冬日,也在演出的日子放晴。
當涂雋演奏《普庵咒》的琴音響起,周遭的空氣似乎增加了重量、放慢了速度,某種古淡舒脫、淳靜恬和的氛圍瞬間包圍過來;琴音裊裊,思維也隨若有似無的餘韻遊走,聲音盡而意猶未盡,唯留微妙的弦外之音。
我感受到某種清微淡遠的意境,那是接觸文化藝術最大的享受,希望在場朋友來賓也有同感。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朋友涂雋和我1月14日將在花蓮松園別館舉辦一場「琴書共演」。
原本只是兩個閒聊:涂雋彈古琴,我在一旁寫隸書,讓大家覺得古琴與書法容易親近與學習。
不久前我跟朋友提這想法,大家紛紛伸出援手,竟促成這件事。
許慧貞自告奮勇要當主持人,並推薦松園別館小木屋作為場地;韓麗蓮安排報紙專文介紹;趙小風幫我們申請花蓮縣政府的補助;Ju-Yin Chiang設計海報;廖娟妏、Geoffrey Kuo和林世仁提供修飾海報與演出的意見;莫內介紹海報印刷廠.....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抄寫金剛經,寫了就丟。回高雄時在筆墨行買到空白書法練習冊,決定買來抄經書。
一開始寫1.5公分大的字,眼睛跟手都感到吃力,寫了兩品才慢慢上手,眼睛則要靠老花眼鏡幫忙了。
原本計劃每天寫一品當作寫書法前的熱身,結果常常欲罷不能,甚至書法就不寫了。
我不確定抄經是否有助於書法進步,我也沒有宗教目的,更不為佛學研究。但這麼靜靜的抄寫,常忘了時間,忘了工作,忘了所有掛心的事。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孩子喜歡特別的東西,當世界瞬間變黑,他們又驚又喜,滿腦子遊戲和冒險。
荷風送香氣,散髮乘夜涼,電,將人帶離自然與詩情。
停電之夜,孩子樂了,有人親近了自然。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卿佳不(你好嗎)?
大陸淪陷後來台的余舅,託人從美國送信給浙江故鄉的舊情人香凝,之後收到香凝親筆回函。
分手時香凝二十歲,回信時已五十歲,她始終未婚,苦等情郎,多次想尋短,「念及君猶飄零遠方,天地寂寥,無所依靠,乃不忍獨死。」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護岸小桃紅滿樹》, 臨張黑女墓誌銘總想起廖玉蕙這篇文章。
廖大學二年級時,來自浙江帶濃重鄉音的申丙老師,發現來自台中潭子未滿二十歲的她有寫書法的潛力,要求跟他學習,並贈送張黑女墓誌銘,稱「習魏碑對骨架的建立最有幫助」。
廖心浮氣躁,意願也不高,但申丙老師仍不厭其煩的示範指導。廖有一搭沒一搭的寫了些時日,竟在書法比賽中得獎。
申丙老師對自己的識人之能頗為得意,贈條幅與廖紀念這段習字的情誼,上書「 護岸小桃紅滿樹,遮廔楊柳綠霏煙」。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當童蒙學草體字。
我一直不敢學習寫草書,主要的障礙是「不會寫草體字」。草書並不是胡亂揮灑,甚至要求草體字要寫得正確,否則誰認得出你寫什麼,正所謂「草書無章法,鬼神也難辨」。
書法家于右任每天學一個草體字,三年有成的故事,啟發我學草體字的動力。半年來我每天抄寫一段古時候孩童認字的《千字文》草書,努力學寫字。
一開始我寫過就忘,很有挫折感,然而慢慢的,總算可以記得幾個字,也稍微能辨識草書作品中的一些字。現在我已經寫出興味,不以為苦了,相信會寫的字會越來越多。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晨起寫字,想抄點什麼。翻了翻,還是金剛經上的字句契合心意。
我每天寫大字碑刻、漢隸,很難寫得快。但千百年前,毛筆書寫的主要功能畢竟是記錄與通信,通常寫得快捷。今天快速抄兩段金剛經,發覺我的書信或筆記或可能是這般樣貌,未來若還有寫親筆信函的機會,我就用毛筆寫吧!
然而抄寫金剛經,不是該有出塵的味道?我快寫的字似乎太犀利。這麼想,好像著相了,呵呵……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平日都臨魏碑或隸書,某行家憂慮的勸我說,常臨碑刻,字會變得僵硬,以後寫不好柔軟的唐楷與行書。
我聽了,不禁擔憂自己真會落得只會寫硬梆梆的字。於是今天找出唐楷代表之一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臨習一下,測試我是不是寫不成唐楷了。
結果發現自己寫得還可以,平時寫碑刻下的功夫,還是可以移植過來寫唐楷。
寫書法的人,常有自己一番見解,卻未必放諸四海皆準。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有機會去中國雲南,我要去看一塊身世特別的石碑。它讓我知道楷書可以變形,也可以跳舞。
西元1778年,雲南颺旗田村民撿到一塊石板,利用它來壓豆腐。1852年,南寧知縣踱到自家廚房,看到豆腐上有字跡,好奇心起,找到做豆腐之人與這塊石板,發現它竟是刻於東晉(西元405年)的爨(ㄘㄨㄢˋ)寶子碑。
晉朝禁止立碑,爨氏一族地處邊陲地帶的雲南,天高皇帝遠,才敢膽大包天的立碑。也因此,記錄下當時中國文字由隸書轉為楷書過渡時期的文字樣貌。
專家將此碑上的文字歸為楷書,但它是多麼特別的楷書啊,質樸,多變,天真爛漫,富有生命力,跟規矩如算子般的唐朝楷書有莫大的差異。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居住的大樓,年前要舉辦寫春聯吃年貨零食(冬瓜條,天公豆,麻粩)新春聯誼活動。當天將有三位寫手現場為住戶揮毫寫春聯。
我是住屋委員,負責寫春聯的準備工作。由於號召不到更多會寫毛筆字的叔叔伯伯共襄盛舉,我只好自己上場現醜。
大樓約120戶,我估量當天三個小時寫下來,三個人差不多只能寫50份春聯,為了避免沒拿到春聯的住戶抗議,我只好先把70份春聯先寫起來。
過去一週,我展開寫春聯家庭手工業。我有每天寫書法的習慣,但是不停的寫"春滿乾坤","千祥雲集","永賜平安"等祝福文字,也滿疲倦的。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顧過去一年,想到的第一個收穫。
晨起,想懸肘寫字三年了,可以寫陸柬之的文賦嗎?試寫一下,字大小約2公分,不知不覺便寫六張。
當初之所以練懸肘,因感覺手枕在桌上很彆扭,有時候不好揮灑。如今手肘懸空,全然自由,寫起字來更暢快了。
寫毛筆字未必要懸肘,許多大書法家並未懸肘,如蘇東坡。但我鼓勵初開始習字,沒養成枕肘枕腕習慣前,直接練習懸肘,書法家祝嘉說半年就可以熟悉,日後熟練了,即可享受書寫時無拘束的快感。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人稱《張猛龍碑》為魏碑第一,它讓我聯想到喬峰使的降龍十八掌,氣勢磅礡,雄深雅健,意態跳宕,有所向披靡,睥睨天下的氣魄。
剛開始臨這充滿勁道的字帖,總覺得自己的字沒力,把猛龍寫成了病鼠。近期寫得有點樣子了,但仍像小狗,離龍還有點距離。
我琢磨了一下,發覺我臨帖時總把字寫得跟帖上印的差不多大的習慣,把張猛龍碑寫小寫弱了。所以今天用相同的筆一連寫了3公分,4公分,5公分,7公分大的字。
比較之下,似乎越大越好,寫的時候也更好使勁,沒達到猛龍,但接近大狗了。日後我練到大,小字都能像猛龍,大概就大功告成了。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寫字,有一些心得。
我一向使用狼毫(黃鼠狼)或兼毫(黃鼠狼+羊)寫書法,因其勁挺,容易運筆書寫。羊毫太軟,彈性較差,只偶爾試試。兩者的書寫感覺,有點像拿筆頭固定的筆和筆頭連在彈簧上的筆寫字。
前些日子讀中國書法家林散之的札記,提到 "要用長鋒羊毫。軟筆才能寫硬字,硬筆不能寫硬字。以短短狼筆寫吋許大字,這樣寫上六十年也不出功夫。",讓我大驚失色。
吳鳴老大曾建議我用羊毫,甚至贈我數支羊毫,但我圖輕鬆,寫兩日又回頭去找狼毫。看來練功沒有捷徑,吃點苦是必要的。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習字時,寫到歎霜兩字,想起以前住在英國和紐西蘭時"歎霜"的往事。
在愛丁堡讀書的第一個冬天,當北風變得冷冽凍人,我便開始天天盼著下雪。可是愛丁堡的緯度儘管跟莫斯科相近,由於海洋暖流的緣故,氣溫並不是很低,因此苦候許久不見雪訊。
有一天早起,我發現屋外一片雪白,圍牆樹梢綠地都好像灑上白粉一般。我興奮的衝出屋外,準備捧起白雪,躺在雪床上打滾。
哪知道那不是雪,是霜,我當時還猶豫好一會兒,猜想是不是小雪。當真是霜雪不分。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臨習隸書從乙瑛碑,張遷碑,禮器碑,曹全碑等漢隸一路寫下來,某天見到鄧石如的隸書,歡喜不已,細查才知道他是清朝乾隆年間人,距離漢朝近兩千年了。
我某天同時臨禮器碑,張遷碑和鄧石如,排在一起觀看,竟然把鄧石如的字寫得比較好。漢朝的老祖宗一定被我氣壞了。
鄧石如的生平頗為特殊,簡單來說,他出身貧寒,賣過餅,撿過柴,幼時未曾讀書,三十歲後才有機會接觸名家字帖,但他進境迅速,且別出新意。某書法家看過他的字之後,把家裡掛的自己寫的書法全卸下,請鄧重寫。
官員引薦鄧石如進京城,他堅持戴斗笠,穿芒草鞋,騎驢子。眾達官顯要對於他的書法嘆服不已,稱他的字"國朝第一"。鄧石如留京三年,之後浪跡天涯,總是保持布衣形象。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心寫了好一陣子,累了,墨汁也快乾了,心裡頭抱著隨便撇一撇,準備休息的心態,也不臨帖了,管它像不像,就把墨汁耗盡吧!
結果今天下午,就這最後隨便寫的最像樣。大概是寫得快,內心輕鬆(快休息了)的緣故。
寫毛筆字,有時候真的是"無意於佳乃佳"。以後都隨便寫好了。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