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斯孟若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出版社快動作地在一個月後推出兩冊她的著作,其中之一還是多位翻譯者合力譯成。儘管匆促,文字可讀性仍高,可以買來一讀;至於多年前時報出版的兩冊,俱是由作家張讓譯成,文字略微滯澀,意思拐拐的,但是讀來卻更有味道,讓我得常常停下來想像一下。
新出這兩冊便成為我近日的床頭書。睡前窩在被窩裡看個幾十分鐘的書是我每天很期待與珍惜的時光,總覺得這時候的自己實在太幸福了。尤其看了孟若的書,幸福感更是加力許多。
Angus問我她的書賣得好嗎?
我說,「應該比不上你看的八爪魚寫的書。」
「既然她寫的書那麼難看,她為什麼可以得到諾貝爾獎?」
「難看?」我立刻講了剛看的一篇故事給他聽。
多莉很崇拜媽媽的嬉皮朋友,所以媽媽過世後,十七歲的她便不顧親友反對跟對方結婚了。
他們生了三個小孩。長久以來多莉都對年紀長她許多的先生言聽計從,不能頂嘴反對,她先生也變得越來越跋扈。有一天,她跟先生鬥嘴,先生一怒之下叫她滾出去,她只好到鄰居家待一晚。
隔天早上她回家時,看到先生坐在家門口勸她不要進去。她有不祥的感覺,硬擠進屋內,發現三個孩子都被先生殺死了,他的理由是,「他們的媽媽不要他們了,活下去會很可憐。」
多莉止不住地嘔吐,傷心痛苦到精神失常,在精神病院治療兩年後才出院。她先生則被判無期徒刑。
由於她沒有親人朋友,孤伶伶一個人生活,後來便開始定期去監獄看她先生。她先生狀況並不好,蒼白枯瘦得像個活死人。她既恨她先生,又覺得他們倆都很可憐。
有一天多莉收到先生的來信,上頭寫道:「我們的孩子都活得很好,也慢慢長大了,因為我常常看到他們。他們讀書,遊戲,就像一般的孩子,只是他們生活在跟我們不一樣的時空,所以妳看不到他們,但是我看得到。他們要我告訴妳,不要擔心,他們很好。」
多莉知道孩子還「活著」,得到莫大的安慰。她更常去看她先生,想從他那兒得到超脫痛苦的力量。(這實在太恐怖了,卻又太真實了。)
有一天多莉搭公車前往監獄,公車前有一輛小客車失控翻覆,駕駛彈出車外。多莉下車關心駕駛,發現他是個十幾歲年輕人,已經沒有呼吸。
於是多莉趕緊幫他做人工呼吸。努力了許久,一旁的公車司機覺得救不回來了,但是多莉仍不放棄,最後,奇蹟般地,年輕人開始呼吸了。
過不久救護車來了,司機叫多莉上車,該走了。但是多莉搖搖頭,說她不去那個地方了。
故事結束在這裡。我問Angus這樣的故事不好聽嗎?
Angus搖搖頭,說好聽,表情有點震驚,彷彿被故事中的恐懼與力量給嚇到。
我說,「這樣的故事比起八爪魚的書傳達更多意義吧!」
Angus點點頭。
不久前我也跟小學生講了孟若的故事「感情遊戲」,當我說到「不過寫了幾封捉弄人的信,就讓這世界多了一個小生命」,小朋友聽了都笑了,並覺得故事很好聽,有一位小女孩甚至想跟我借書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