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閱讀 (8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阿倫王子歷險記」是我很喜歡的一本繪本。禮拜二,我去學校講故事給小二的學生聽,挑的就是這本繪本。

它的故事很簡單,講的是一隻名叫阿倫的青蛙,因為父母寵愛他,老叫他「我的小王子」,便真的誤以為自己是王子。阿倫跟其他「身分低微」的青蛙處不好,有一天還問爸爸媽媽:「奇怪,你們是青蛙,而我卻是王子。」結果惹來爸爸一頓責罵,並要他認清真相,自己根本就只是一隻青蛙。

阿倫覺得好委屈,他認為自己是如假包換的王子,遠方山上的城堡裡有一位美麗的公主正在等他。阿倫決定離家出走,開車上路去找公主。


出發後不久,阿倫差點撞到無家可歸的小鸛鳥,便載著小鸛鳥露西一起走。旅途中,露西越長越大,也越來越像青蛙的天敵鸛鳥。但是阿倫和露西感情很好,他對露西說:「妳不是鸛鳥,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這跟我不是青蛙,而是王子是一樣的道理。」

抵達城堡後,阿倫和露西依依不捨的道別。阿倫進到城堡中,發現求婚的王子有好幾百個,自己一點也不特別,只好落寞的離開。回家途中,阿倫的車子拋錨,正當無計可施的時候,露西出現,幫他把車子拖回家,兩個也在阿倫家門外,作最後一次的永別。爸媽問阿倫路上遇到了些什麼?阿倫望著天空,說:「我遇到了一位真正的公主。」

講故事時,我發現每個小朋友都聚精會神,專注的聆聽,跟我一樣深深被這個故事所吸引。到現在,我還清楚記得他們臉上那一雙雙張大的眼睛,如此的明亮,充滿了期待。那時候,我覺得講故事真是超過癮、超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我記得自己讀小學時,非常喜歡一位男老師,因為他會在課堂上講故事。每次要上他的課,我都好興奮,聽故事時也覺得好快樂。

為什麼小時候的我會喜歡聽故事?我又為什麼會喜歡阿倫王子歷險記呢?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許多人都讀過村上春樹的「四月某個晴朗的早晨遇見100%的女孩」這一篇短篇小說吧!記得我第一次讀的時候,真的非常喜歡,非常非常非常...長得可以繞地球赤道三圈。

今天重讀這篇小說,一開始我便努力搜索當初讓我冒出那麼多「非常」的元素。(我記性不好,有把看過的東西遺忘的壞習慣(好習慣?))。 可是故事看了大半,驚喜的部分一直沒有出現。不就是描寫四月某個早晨在原宿的巷子裡,一個男生遇見一位長相特徵俱不突出的女生,覺得她對自己來說是100%的女孩。

儘管我很喜歡原宿附近的巷弄,但是光這一點尚不足以讓我熱愛這一篇小說。帶著懼怕失望的心情翻頁往下看,終於看到那一小段全篇的重點。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春節返鄉的行囊中,我帶了一本村上春樹的書「國境之南,太陽之西」。可是過年期間時間破碎,書看得斷斷續續,眼看隔天就要回花蓮了,仍只看了一半而已。

我思索該找個地方把書看完。於是,便想到那個十幾年來沒再去過的地方:位在澄清湖入口處附近的麥當勞。

高中時代,我很愛去那間麥當勞,覺得那兒是我的「避難所」,一個安詳、平靜的所在。如果把高雄市比成一間大房子,那裡就是我躲藏的閣樓。

據說澄清湖附近被大肆開發,不曉得麥當勞如今如何?
我跨上小綿羊,出發前往澄清湖,決定去探個究竟。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上禮拜讀了村上春樹的「東京奇譚集」。比起村上春樹之前的小說,我覺得這本的可讀性算是最高的,因為裡頭的五篇故事儘管都有點玄奇,但是故事中傳達的「意涵」卻非常明確,讓讀者容易生出共鳴。

「品川猴」講一位已婚女子因為寫著自己名字的「名牌」被猴子偷了,所以記不起自己的名字,暗示人都有不想當自己的潛在慾望。故事最後猴子被抓了,名字記起來了,該女子也決定接受自己與自己內心的黑暗面,包括一直不願面對的「媽媽並不愛她」這一件事。

「日日移動的腎型石」講一個男作家一直記得爸爸說過的一句話:「男人一生中,只會遇到三個真正有意義的女人。」於是男作家每次跟女孩子交往,便小心翼翼的盤算這次的對象,是值得用心投入,變成有意義的那一個嗎?以及不能草草用掉一個名額。男作家後來認識一位很喜歡的女子,並受其影響寫了一篇關於會移動的腎型石的故事,藉由腎型石之移動,暗示男作家被爸爸那句話「桎梏」的心,動搖了。故事最後男作家雖然沒有跟喜歡的女子在一起,但是他變了,往後對每一個愛情,應該都會用心的投入,不再搖擺。

「不管是哪裡,只要能找到那個地方」講一位先生某天在樓梯間突然就消失不見了。一位偵探自願免費尋找失蹤者,他天天在樓梯間找任何蛛絲馬跡,相信一定有一個從這個世界消失的通道。失蹤者二十天後出現在另外一個地方,這之間發生的事情已經全然記不得。偵探則決定繼續尋找那個通道,以逃離「由得不安神經症的母親,穿著冰 錐般尖銳高跟鞋的太太,和美林證券公司所圍成的美麗世界」。

讀了以上三篇,讀者的嘴角也許會有一絲絲的苦笑,得到一些的情緒上的抒解。或許也有人會立下什麼改變自己和生活的新年新計畫。不過,全書的重頭戲,我覺得是以下兩篇。

「哈那雷灣」講一位媽媽在兒子死於夏威夷哈那雷灣的鯊魚攻擊之後,年年到哈那雷灣去度假、憑弔。後來有兩個在哈那雷灣衝浪的年輕人告訴那位媽媽,海灘上有一位獨腳的年輕人在那兒徘徊。媽媽聽了後,理解死去的兒子其實離她不遠,而得到安慰。

我記得妹妹過世後,每次回家看到她貼在臥室牆上柏原崇和金城武的照片,總會想,妹妹也站在我身邊一起看著嗎?奶奶剛過世,我從紐西蘭回台,將她的骨灰送進納骨塔,我也覺得或是希望,奶奶能在旁邊看我做這一切,聽到我心裡頭在跟她道別。「哈那雷灣」這篇故事,表達的就是人這種共通情緒吧!

「偶然的旅人」的故事主人翁是一位同性戀者,當初家人知道這件事時,發生了很嚴重的不愉快,感情最要好的姊姊也自那之後不再往來。十年後,主人翁邂逅一 位已婚女士,兩人很談得來,該女士耳朵上還有一顆跟姊姊很相似的痣。有一天,女士說自己要去做乳癌檢查,故事主人翁也給予祝福和打氣。返家後,主人翁突然決定跟姊姊聯絡。見面後,姊姊告知第二天她便要入院做乳癌手術。很玄吧!村上春樹在小說一開始便指出,人的一生中常會遇到難以解釋的巧合,這篇小說,依照他的說法,是朋友的真實故事。

我記得一位朋友有一天半夜接到家人來電,說爺爺不久前剛過世,要他明天回家幫忙處理後事。他放下電話,轉頭看時間,發現時鐘停了,幾乎就是爺爺過世的那個時間。我自己也有一個奇怪的經驗。奶奶過世後,我翻過她的櫃子,沒找到特別的東西。隔年從紐西蘭回家,妹妹告訴我,奶奶夢中跟她說,要我再找一遍。我並未理會。直到某天閒著無聊,再翻一次奶奶的櫃子,竟然發現一包錢。

村上春樹這本書,雖說是奇譚,但我們的內心中應該不以為奇,因為這些事其實也發生在每個人身上。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住在紐西蘭時,收到中央日報海外版,看到裡頭有郭強生的文章,總是再三捧讀,覺得他開啟我知識與心靈的視野,深感獲益良多。前天在圖書館看到這本2003/郭強生,便趕緊借回家看,花兩個晚上讀完,大呼過癮!

原本擔心日記式的散文會流於鬆散,但是閱讀的過程中卻一再驚覺,年齡與我幾乎相當的郭強生,日常生活中思考的問題與面對的疑惑與困難,跟自己竟有許多地方 相同(我想其他人也是一樣)。看到他用真摯正確的文字,敘述這些東西,並陳說自己的思索與解答,讓我不斷的產生共鳴,並心生佩服。好作家總是能說出一般人 內心深處難以表達的感受。

人的一年中都在做什麼?想什麼?我想基本上就是工作、旅行、朋友交往、苦惱政治與社會問題、面對親友的病痛死亡、以及一再週而復始的回憶過往與面對該如何處置不確定的未來。

郭強生在大學教授文學創作與戲劇,結交許多知名文人藝術家(夏志清、白先勇、黃春明、林正盛、蔡詩萍、張曼娟等),讀到他們交遊的情形與一些細節瑣事,讓我有彷彿看大明星般的興奮。比如他跟白先勇一起去唱卡拉OK,白先勇也唱卡拉OK耶!

郭強生在這一年中,推出了一齣舞台劇「慾可慾非常慾」。經由他鉅細蜚遺的描述,讓我大開眼界,知道一齣戲劇從無到有,除了牽扯創作上的藝術問題,硬體上的技術問題,還有世俗上的廣告、售票、人事與財務問題。非常有意思!

2003年,死了許多名人,例如影集「三人行」中的傑克,「羅馬假期」中的葛蕾哥萊畢克,演唱「關達拉美拉」的 Celia Cruz,一代影后凱薩琳赫本,一代諧星包伯霍伯,電影「白夜」中的黑人踢躂舞者,性格明星查里士布郎遜等人。郭強生感嘆年輕人已經不記得這些人了,不 過,我看書的時候,很想大聲說,我記得,我記得!

關於電影,他多次在書中提到「時時刻刻」與「悄悄告訴她」。他們也是我非常喜歡的兩部電影。看完「悄悄告訴她」後,郭強生在當天日記的最後寫道:「情字要 提升到信仰的層次。有情的人受的傷,都是生命另一個窗口。繼續為愛情歡呼吧!不過,不再是為了得到喜悅,而是為了終於懂得付出!」郭強生寫出了我看完電影 後,隱約難以描述的感覺。實在太棒了!

談到文學創作,郭強生一再強調「讓質樸真實的文學聲音,再度引領我們回到沒有虛榮、矯飾的自己。」他認為運用古怪的題材(吸毒、變態等等)與新奇的文字和 敘述方法,都不該臨越文學的真正本質與價值所在,那就是人性。他引用福克納的話:「愛、榮譽、憐憫、自尊、同情、犧牲,是讓文學作品散發光與熱不可少的真 理價值....」

未婚的郭強生,對友誼著墨不少。引用他的一段話,作為結束吧!「都還好嗎?發現自己最近常常喜歡問老朋友這樣的問題。人到了四十,關心的方法慢慢有些改 變。也許你沒有以前會提供意見的熱情,但是卻不因此減少了掛念。大家都面臨不同的抉擇,做出不同的決定,如何不讓你的掛念不造成對方的負擔也是重要的。其 實你最想聽見的就是對方很肯定的一句嗯,一聲也就夠了。大多的時候,朋友走過了大風大浪,你卻事過境遷之後才知曉。你不是想探聽,只是想記得讓對方知道, 你在這裡。」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安導演的電影「斷背山」參加威尼斯影展時,評審之一的阿城曾說:「好電影會讓你看過之後,忘記它的攝影、音樂、美術,所有技術都退到後面,唯一留下的就是 莫名的感動,『斷』片正是如此。」讀完家珍借我們的斷背山原著,深深感受到阿城所說的那種莫名的感動,甚至比看完電影還要來得濃烈。

斷背山的原著是一篇短篇小說。作者的文字讓我聯想到故事發生地美國懷俄明洲的風景:犀利的線條與孤寂的味道。運用這種冷冽的文字描述人的情感,會因對比而產生更深刻的力量;正如同小說中的愛情故事,因主角是滿嘴髒話的粗魯牛仔,反而變得更加動人。

文末(或電影最後),活下來的恩尼斯買了一張斷背山的明信片(他只要一張),將它釘在貨櫃屋的牆上,明信片下,掛著他和已逝戀人傑克二十年前在斷背山上穿 的舊襯衫。看到這裡,怎能不動容。誰想得到恩尼斯這樣的鄉下人也有細膩的情感?當恩尼斯找到這兩件襯衫時,傑克的那件包在他自己的那件之外,隱密地掛在傑 克位在廢棄農場之間的傾頹老家的臥房衣櫃裡,像無法張揚的珍愛寶貝一般。在荒涼鄉野的這兩件襯衫,是否象徵儘管在貧瘠之地、微不足道之人的身上,也有晢晢 發亮的人性?

以前我看到ESPN體育節目中的騎牛比賽,總會大笑不止,覺得哪來的傻子玩這種運動,然後按下轉台鍵。停留的時間,剛好足夠一聲大笑。但是看完斷背山,我 想我不會再有類似舉動了。作者安妮普露讓我看見再渺小、再粗魯、再讓你難以想像的人身上(例如許純美),都有他的情感,與他的故事。

這是我早已知道的事,只是我常常會遺忘,以致有時候對人會有點殘忍而不自知。

斷背山一書,除了斷背山,還包括另外十篇短篇故事,總稱「懷俄明洲故事集」。我很喜歡「身居地獄但求杯水」這一篇。故事描寫一個農場少年嚮往外頭的世界, 長大離家後,音訊全無,直到遭受車禍意外,變得相貌肢體殘缺,才被送回家。他腦筋變得不太清楚(好像是故意的),但是性衝動仍在,常騎馬四處遊蕩,並在女 士面前展露私處。最後,他被當地的惡霸割去性器官。

另一篇「腳下泥巴」。故事中主角的媽媽原本要栽培他上大學,遠離農場,哪知道他堅持要當騎牛牛仔,經常摔得鼻青臉腫,日夜長途開車,趕場表演,彷彿身上帶著宿命,致死方休。

在「工作史」一篇中,作者描述一對農場夫妻的生活:他們早婚,與家人決裂,生孩子,男主人在加油站工作,從軍,退役,開店,倒閉,回家跟爸爸一起養豬,養 豬失敗,當修路工人,去肉品工廠工作,頂下肉品工廠,失敗改行,失業,生一串孩子,當長途卡車司機,嬰兒發燒智力受損,辭去司機工作再回去養豬,養豬事業 再度失敗,當司機,開便利商店,太太罹患乳癌,長子離開軍旅邀爸爸一起養豬但是半途而廢離家而去,太太病逝,開始當廚師,長子回鄉計畫跟老爸一起開 店……。作者不帶感情,省去花俏的形容詞,娓娓敘述他們一生的歷程,應當也是眾多人的生命歷程,卻充滿了震撼力。閱讀者同情的不是他們的遭遇,而是對生命 載浮載沈,渺小無依的無奈感。

我要謝謝家珍借我這一本好書。最近的日子,這本書一直陪在我身邊,結果我翻倒咖啡時,把書角沾污了;吃榴槤時不小心掉了一塊到書頁上;吃飯時把書擺在餐桌 上,而被醬油濺到:我一面看書一面泡冷水澡,書還落到浴缸裡,曬了幾天才乾,但是其中有一頁沒乾透,我用力一翻,竟把給它撕破了…………………以上純屬虛構!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來紐西蘭之後,沒中文書可看,我們只好上圖書館借英文 書,尤其是兒童文學作品來看。我們借了許多英國和美國作家的書,心裡正嘀咕紐西蘭作家真不爭氣時,有一天,我翻閱”The Downhill Crocodile Whizz and other stories”這本書,大喜過望;那是找到喜歡的書和喜歡的作者時的那種喜悅。

這書的作者有高明的想像力和幽默的文筆,一看就曉得是一流的兒童文學作家。她的大名是:Margaret Mahy。我翻閱書中的作者簡介,驚覺她竟然是紐西蘭人,而且,她就住我所居住的基督城。

我借這本書回去看,喜歡得愛不釋手。因為是舊書,書店買不到,所以我便去舊書攤店買了一本做為珍藏。接下來的日子,我把Mahy的其他作品逐一借回家看,對她也有越來越多的瞭解。

Mahy今年七十歲,三十多年前是基督城圖書館的館員。她沒有結過婚,但是育有兩個女兒(據傳是跟有婦之夫的圖書館員所生)。她從小就喜歡寫作,工作之餘 仍在投稿。當了單親媽媽後(那個時代,她承受了許多社會壓力),為了得到更多的收入,她寫得更勤。有一天,一位美國出版家來信說要出版她的故事集,從那之 後,她便由一個紐西蘭的當地作家,一躍而成為國際作家(台灣也有翻譯她的著作)。

Mahy的寫作收入足夠養活孩子之後,她便辭去圖書館員的工作,專心寫作,並在基督城海邊蓋了一棟裝滿書籍和貓咪的房子。我們曾經去她家附近溜達,希望能巧遇Mahy,可惜沒有那個好運氣。

不過要看Mahy並不難,她常常到學校和圖書館講故事給孩子聽。每次講故事時,她總會戴上五顏六色的假髮,身著奇裝異服,以拉近跟孩子的距離。


Mahy這顆基督城的寶石,常常上當地的報紙,除了介紹她的最近行程,也談談她的近況。一、兩個月前,Mahy在報上說,進入七十歲最大的壞處是她再也不能寫作一整夜,隔天依舊神采奕奕。她說她現在都得睡到七、八點才起床,言談中帶著罪惡感。

雖然Mahy說自己的體力變差了,但是她出版的書依舊很多,每年幾乎都有兩本新作。今年,她的一本長篇少年科幻小說甚至還改編成電視連續劇。我們也曾經去劇院看過她的故事改編成的兒童戲劇。

Mahy是紐西蘭兒童文學界的第一把交椅,她在80年代曾經兩度獲得英國最重要的兒童文學大獎:卡內基獎。那之後獲得的獎,就不計其數了。

我剛剛看電視新聞,得知她獲得有兒童文學界的諾貝爾獎之稱的「國際安徒生獎」,大呼萬歲!這不只是她個人的榮耀,也是全紐西蘭人,尤其是基督城人的榮耀。

In awarding the 2006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Medal for Writing to Margaret Mahy, the jury has recognized one of the world’s most original re-inventers of language. Mahy’s language is rich in poetic imagery, magic, and supernatural elements. Her oeuvre provides a vast, numinous, but intensely personal metaphorical arena for the expression and experience of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Equally important, however, are her rhymes and poems for children. Mahy’s works are known to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all over the world.

Mahy多年前在紐西蘭成立自己的文學獎,以提攜其他優秀的紐西蘭兒童文學作家。一個贈獎給別人的人,對於自己的獲獎,不曉得心態是如何?不過,Mahy是個努力又謙虛的人,我想她會繼續埋首苦幹,從事她從小就一直喜歡做的事。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這本書裏,主角Pi曾經漂流到一個奇怪的荒島。這個島上全是海草,樹林,與一種叫狐獴的小動物。Pi在海上漂流了好幾個月,找到這個有食物,有水,有樹的島,高興得幾乎不想離去。

有一天,Pi在樹上找到三十二顆人類的牙齒。他還發現,這個島並沒有真正的陸地,它只是個由海草組成的漂流物。夜晚,海草會分泌酸液,腐蝕掉陸面上的生物;因此,狐獴與Pi都必須待在樹上過夜。

結論是,這是一個會吃人的島。雖然這裡提供食物,飲水與容身之處,但是整座小島到了晚上就變得陰狠狡詐,張牙舞爪。於是,Pi選擇重回救生艇,繼續到大海上漂流。他不要一直生活在樹上,靜待自己慢慢地絕望,繼而精神崩潰,他「寧可出航,在尋找同類的過程中橫死,也不願在這座殺人島嶼上過著生理安適,心靈卻死亡的半死不活的寂寞人生。」

作者在故事中塑造的吃人島,應是在暗示當今的現代都市。住在大樓上的現代人,則是行動一致,腦筋空白,任人宰割的狐獴。

那麼,有人是勇敢出航的Pi嗎?

我想到一位童書作家朋友。他原本在出版社工作,擔任主管,似乎過著跟大家一樣的生活。可是,他後來辭掉工作,回故鄉從事寫作工作,而且,還是寫很有藝術性,水準很高,但是賣得不會太理想的那一類作品。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人像他一樣,堅持自己的理想在過生活。

至於一些心臟沒強到敢於放下一切的人,則只好適度地在生活中作調整。我的另一個朋友,公司不管怎麼威脅利誘,就是不願升職加薪,離開南部的故鄉與家人。還有人住在花蓮,一個禮拜只工作二十二個小時,把時間留給自己與家人。

其實,Pi要尋找的同類,已經越來越多了。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