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時候曾在舅舅的讀者文摘中看過一篇英漢對照,篇名和內容我已完全忘了,僅約略記得故事中有燈塔與海怪,和濃濃的悲傷與孤獨的氛圍。
從小到大我讀過的英漢對照不曉得有幾百篇,但是那一篇卻讓我從孩童一直念念不忘到中年。雖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缺憾,但是長久以來我一直渴望能再讀一次,瞭解一下為何我獨獨懷念這篇故事?只可惜線索太少,我根本無從找起。
兩個禮拜前我買了和田誠的《故事之旅》,內容寫的是他個人喜歡的一些故事。當我翻到「霧號」這一篇時,我渾身一陣戰慄,彷彿在路上偶遇曾經有過好感的女孩一般,突然意識到:我應該找到那篇故事了。
看完和田誠的介紹,果然沒錯,科幻小說作家布萊伯利寫的短篇小說「霧號」,便是讓我牽掛許久的故事。於是我趕緊上網搜尋,查到這一篇故事收錄在《偷嚐愛情的四月女巫》一書之中。這本書已經絕版,幸好拍賣網站的二手書區仍找得到,因此我趕忙標下一本,幾天後收到書,終於一償夙願,在三十年後重讀了這一篇故事。
某一處偏遠的海邊有一座燈塔,燈塔管理員發現近三年來,十一月中某個寒冷起霧的夜晚,當霧號響起時,海面上會浮出一個巨大的生物。牠的身軀如同百萬年前的恐龍,頸子像燈塔一般細長,管理員猜想,這是一隻住在深海底下的怪物,牠的族群都已滅絕,孤獨的牠聽到霧號的聲響,再見到燈塔的身影,以為燈塔是牠僅有的伙伴,於是便定時來探望它。怪物會在燈塔周圍盤桓一整夜,發出和霧號相似的聲音相應和。
這一晚,怪物再度來探訪燈塔,燈塔管理員好奇心起,將霧號關掉。結果原本沈浸在愉悅之中的怪物忽然僵住,露出苦惱的神情,牠舉止失措,眼裡顯現憤怒與痛楚。牠撲向燈塔,想抱住它,結果整座燈塔為之坍塌。怪物接著開始哀嚎、哭喊,並發出像霧號一樣的聲音,一遍又一遍,持續終宵。
後來新的燈塔築成了,矗立在相同位置,但是怪物再也沒有現身。
真是一個好故事。經過三十年,看過那麼多故事,自己也寫故事的我,依然為這故事著迷。被濃霧籠罩的淒涼海岸的一隅,傳來霧號的聲響;對孤寂害羞的怪物來說,那是伙伴親切的呼喚,然而唯有在冰冷的夜裡、在厚重的濃霧中牠才敢現身,一年一度,與伙伴相會。但,那並不是牠的伙伴,一切都只是錯覺、是一場誤會;真相傷害了怪物,使牠返回深深的海底,永遠不再出現。
這其實不是關於怪物的故事,而是人的故事。我們自己或者周圍的朋友,不也曾遭遇類似的事情。
大學同學捎來明年舉辦同學會的訊息,讀小六的Angus問我要參加嗎?我搖搖頭。他問為什麼?我說我是班級裡,坐在一旁安靜自處的那種學生,不好出風頭,不善於結交朋友,骨子裡有點害羞內向,不是熱中參加同學會的同學期望想見到的人。
Angus仍不太能理解,我進一步解釋:「我是那種飛機失事掉落在山中,全機的人都束手無策了,我才會跟大家說『你們都沒辦法了嗎?好,那該我上場吧』的那種人。」
不過小小年紀的Angus還是聽得一知半解,覺得我有點怪。也許在某些部分像那隻怪物吧,我想。所以才那麼喜歡「霧號」這個故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