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春節期間,外甥女帶新男友回家跟我爸爸媽媽拜年。進門簡單寒暄兩句,外甥女便和我媽一起到廚房去,留下我、爸爸和她的男友三人,我也立即感覺到,客廳的溫度瞬間掉了好幾度,好像窗戶沒關緊冷風灌了進來似的。

我們三個沒有開口說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動也不動,有點坐立難安的僵在那裡。而且三個人不止不發一語,連面面相覷也沒有,我們的目光都小心翼翼的掃視眼前半徑五十公分的範圍,擔心要是碰觸到對方的視線,那就非得傻笑不可了。

我們之間充斥著濃烈的等待氣氛,等我媽媽來打破這個令人尷尬的沈默。
可是,為什麼總是我媽媽呢?為什麼我們自己辦不到?我突然問我自己。

每次我打電話回家,如果是我爸爸接電話,我們兩個都會有點訝異、有點遲疑,用為什麼你要接電話(為什麼你這時候剛好打回家)的語氣,勉強寒暄兩句:「最近好嗎?」「車子最近還有發生過問題嗎?」然後等著媽媽來接過電話,和我大話家常。也因此,爸爸常跟友人半開玩笑的說,我每次打電話回家都不找他,只急著找媽媽講話。

我是個慢熱型的人,跟人總要相處一些時候,話匣子才會打開。如果對方也是慢熱,或是安靜,甚至是害羞型的人,那就會發生我跟爸爸的狀況。所以當我、爸爸、和外甥女的男友在等我媽媽來破冰時,我突然想,媽媽是怎麼辦到的?這一次,我得觀察、學習一下。

五分鐘後,媽媽的腳步聲傳來,我們三個僵硬的臉立刻和緩下來,面露微笑,不約而同的把頭轉向媽媽。當媽媽出現時,我們也都鬆了一口氣。在毫無意外,好像是理所當然的安定氣氛下,媽媽再自然不過的一面擺上水果,一面詢問外甥女的男友:「頭髮剪短了,在哪兒剪的?」得到答案後,接著又隨意的問:「有點曬黑了喔!」大家就這麼開始閒話家常起來。

沒有客套,也無需開場白,以一種spontaneous behavior,直達互動的核心。這種很容易就跟人家聊開、打成一片的本事,
除了我媽媽,其實有一些朋友也辦得到,那似乎跟性格(或血型、星座)有關,我自忖學不來,只有望之興嘆的份。

不過,我還是會試著從
「最近天氣還不錯。」「經濟好像糟透了。」「王建民已經第幾勝了?」,轉為問人「頭髮剪短了,在哪兒剪的?」「有點曬黑了喔!」做破冰的嘗試,希望有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文輝部落格 的頭像
    黃文輝部落格

    黃文輝(Max)'s 部落格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