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一部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住在英國的特納醫師的先生因長期中風而過世後不久,特納醫師發現自己也身患無法治癒的退化性疾病,她逐漸喪失行動能力,無法行走、語言、和如廁。特納醫師不想和先生一樣,像活死人般被終日看顧,折磨周遭親人,決定到允許安樂死的瑞士去終結自己的生命。她的兒子和兩個女兒一開始難以接受,但是當他們目睹母親逐漸失能,也失去往日的尊嚴與風采後,決定陪母親一起到瑞士去。

類似這般意圖明確地想要探討或思考某種「議題」的電影,我通常不會想看。正如一本小說的內容,如果不是著重在小說藝術上,而是為了某種政治或社會目的而書寫,這樣的書就比較勾不起我的興趣。例如德國小說,便經常包含某種意識和企圖,總是從種族、政治、美學或宗教等角度切入,把寫小說弄得像在製造坦克車或紀念碑一樣,或許也因此,德國比較善於出產哲學家,而非小說家。

小說該以人為出發點,人才是整本書的中心。電影也一樣,該以劇本、人物和演員的表演能力為中心,而非「議題」,不管是多偉大的議題。

幸好《A short stay in Switzerland》的劇本雖無高明之處,飾演特納醫師的卻是演技一流的茱莉華特斯(Julie Walters),她是吸引我看這部片的主要原因。茱莉華特斯是英國最受歡迎的女星之一,不管是《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的大媽茉莉衛斯理,《Educating Rita》中一心向學的女工,還是《Billy Elliot》中失意的舞蹈老師,她都演得入木三分,彷彿便是劇中人。

茱莉華特斯飾演的特納醫師照顧失能的先生時,無奈又覺得像是煎熬,有時候忽略了先生,又感到抱歉與自責。當先生終於過世,她雖然得到解脫,卻又惋惜不已。短短幾幕戲,茱莉華特斯便將諸多情緒搬演得如演技示範一般。之後,當她發現自己罹患重病,由不肯接受,到安排一切,包括自我了結,不管是心裡上的起伏和身體運動上的逐漸轉變,茱莉華特斯一一演來更是精彩無比。

茱莉華特斯的演出,我覺得是這部電影較為可觀之處。

同樣是真實故事改編,造成轟動的《王者之聲》,相形之下便高明多了。除了主角科林佛斯演技精湛(幾乎可以媲美戲精茱莉華特斯),劇本比較有想像力,各個角色的刻畫也比較有深度。《A short stay in Switzerland》中人物情感只著墨到親情與生死掙扎這一層,感覺上有點淺顯。

總的來說,《A short stay in Switzerland》不很成功的原因,或許是因導演太想要說什麼。然而寫小說的都知道,你要表達的東西,應該要秀出來,而非講出來。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文輝部落格 的頭像
黃文輝部落格

黃文輝(Max)'s 部落格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