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九月二十八日收到村上春樹1Q84 Book3,花了六天的時間把它看完了。跟之前看Book1&2不同的,我沒有一氣呵成、想趕緊看到最後一頁的衝動,也不憂慮看完書會有深沈的失落感。畢竟還沒有打開第一頁,我就猜得出結局該會如何,更主要的,是Book3(希望不會有Book4)的故事推進太遵循邏輯,沒有意外,也沒有揪住人心的緊張段落,尤其人物的平板性竟在這一集被突顯出來。
村上春樹的故事主角,一般說來都不具強烈的個性,總顯得平凡,像電影中演技不佳,導演下一部片不會發給他通告的不起眼小配角。大作家通常三言兩語就讓角色躍然紙上、活靈活現的情形,很少出現在村上春樹的筆下。但身為春上書迷的我,覺得那是春上的風格,平淡的主角,就像平淡的你我,演繹著平淡的人生,讓我們在閱讀中看見自己的身影,而顧影自憐。
可是1Q84的兩位主角,必須經歷迷失、孤寂、暗殺、死亡、與超現實等挑戰,追尋彼此,完成一樁偉大的愛情odyssey,結果女主角不像heroine,男主角跟hero更是沾不上邊,最後村上還讓他自白說:「我一點都沒幫上妳。」真的就是如此!他讓我聯想到演技差,台詞都講不好的帥男主角,導演只能勉為其難的讓他露露臉,不敢給他太多戲份,免得搞砸電影。
Book3中佔有篇幅和男女主角一般多的壞蛋——牛河,其實也是一樣的平凡(雖然村上花許多功夫描述他的生平),感覺像找康康來演壞蛋似的,沒有任何威脅性。我想村上若能把牛河寫得像李立群或是《親愛的誰讓我沈睡》中的殺妻嫌疑犯傑瑞米艾朗(Jeremy Irons),那麼閱讀上的壓迫感會更強烈一些。
至於故事情節,老實講,幾乎幾句話就可以說完(我該說出來嗎?):殺了領導的青豆躲藏著等候和天吾重逢,然而牛河已經像獵犬般逐漸逼近,最後……。很簡單的故事,沒有新的角色出現,也沒有令人驚喜的鋪陳,感覺就像主題平凡無奇、缺少峰迴路轉的發展部的交響曲第四樂章。牛河追蹤青豆的情節,根本不緊湊、也沒有給我任何急迫與危機感,因為很明白的,讀者就是曉得他一定會失敗。
Book1&2中,青豆穿著短裙在高速公路上出場,赴飯店執行殺人任務,那橋段多麼引人入勝;深居簡出的富孀,為了報復,建立了一套縝密的殺人系統,這一回要殺的對象,竟然是神秘宗教組織的領導;至於如邪靈般的領導,有著讓人驚奇的超能力與預知能力,以及一位如天使般似乎洞悉一切的女兒,但卻出人意料的甘願求死;男女主角分離二十年後,也因這一次的暗殺事件,而可能重逢;超現實的空氣繭、little people、兩個月亮、1Q84年,更讓讀者著迷。
但好故事都已經在Book1&2講完了。Book3就像不好聽的第四樂章,讓我覺得可以跳過,換下張唱片吧!
當初讀完Book1&2,我深深覺得這是很村上春樹,卻也很有企圖心,想像力很豐富,讓人難忘的很好看的一本書,根本不覺得還需要Book3。因此當我知道Book3要出版時,心裡便大叫不妙,既然不是一定要揪出兇手的推理小說,何必要有一個確確實實的結局?有時候,故事根本不需要結束,留著懸念反而更好。尤其Book3隔了一段時間才出版,無法靠讀者從Book1&2一路讀下來而得到加分的效果。
當然,作為一本小說,Book3還是滿有可讀性,畢竟是村上春樹的書,他的文字與描寫依舊很能勾動人心,尤其描述男女主角重逢的部分,更是大展功力,讓我覺得他好像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寫完這段,村上春樹應該喝了不少罐啤酒慰勞自己吧!
不過有Book1&2這般珠玉在前,作為接續的Book3就相形失色了,那落差讓我不免因失望而生出了上述的批評。許久之後,當我重讀1Q84這一本書時,我大概只會讀Book1&2。《北非諜影》的最後一幕,男主角亨佛萊鮑嘉也沒有跟著女主角英格麗褒曼上飛機呀,劃上句點,一個擁抱就足夠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