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3062132_1098485393543864_2120270208947853473_n  

什麼列車上的女孩? 根本是列車上的酗酒大媽。

書皮上一堆名人推薦,包括史蒂芬金和魏德勝,內頁推薦文聳動,如"本書攻克驚悚小說最困難的挑戰""如此狡猾難測令人毛骨悚然的閱讀體驗總是等上好幾年才能遇見一回""高度驚悚極具張力,劇情走向完全無法預測。"

此外,好萊塢也已經開拍,預計年底上映,於是我動念看看這本超轟動的巨著。但由於一股類似於對不具名來電的不安感,我想去圖書館借閱即可,但是它長長的預約人數,使得我只好買書看。

結果看了三分之一我就已經猜出兇手是誰,因為實在太容易了。不安於室的金髮美婦被殺,嫌疑人包括她有控制欲的先生,她的心理諮商師,和住在隔壁酗酒女主角的曾經外遇已再婚前夫。

你應該也猜出兇手是誰了吧。我勉強把剩下的三分之二看完,只為了證實我的猜測無誤。

這本書改編成好來塢驚悚電影,應該是滿合適的,可是作為一本推理小說,就太弱了。不管是殺人的動機,破案過程,人物設計都了無新意。整本書的懸疑之處,建立在酗酒女主角在命案發生當天遺忘了一切,所以當她找回記憶(她一定會找回的),案子也就偵破了。是不是太扯了?

這本書之所以受許多人推崇,應該是稍微特別的敘事方式。三位女性主角輪流訴說事件始末,由於觀點不同,立場對立,時間重疊與錯置,把一件簡單的事,因人多嘴雜,講得讓人一頭霧水,產生懸疑性。

然而當整起命案太平凡無奇,外在用心包裝的障眼法也不過像雕蟲小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文輝部落格 的頭像
    黃文輝部落格

    黃文輝(Max)'s 部落格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