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接到一則噩耗,一位原本經常聯絡的同行,突然間就走了,享年四十八歲。我心裡才想著,她怎麼這麼久沒打電話來?

我很想罵人,但,要罵誰呢?只好聽音樂。

昨天收到《冬之旅》黑膠唱片,我邀K下午來我家聽了一面。晚上,洗碗、理家、沐浴更衣之後,心差不多安頓了,我便把唱片從頭到尾聽了一遍。

舒伯特的連篇歌曲集《冬之旅》,很受喜愛,大家耳熟能詳的《菩提樹》便在其中。古典音樂愛好者手上總有好些個不同演唱家的版本,羅東張醫師甚至蒐集了各式各樣幾十種演唱與演奏的版本。我因為很滿意男中音費雪迪斯考的演唱,所以並不熱中買其他人的。


昨天的唱片是1985年在德國現場演出的收音,由男高音許萊亞(Schreier)演唱,鋼琴家李希特(Richter)伴奏。這是很有名的版本,但我從未聽過,所以很好奇的期待著。

李希特慣常採用極端的速度,所以有幾首歌曲唱得緩慢,有幾首則飛快;此外,許萊亞在許多樂句,有別於他人地,採用不換氣的唱法,因而產生了音樂上的張力,這與他們極端的速度搭配,恰到好處;如此一來,他們的合作就顯出異常的自由與灑脫了,許多聲嘶力竭的句子,讓我坐立難安,體現了偉大的現場演出的氛圍。

聽這樣的演唱會是不會打瞌睡的,因為這是真正的演出,音樂朝你直擊而來,躲都躲不掉。我曾經在愛丁堡聽過布倫德爾伴奏的《冬之旅》,由於是晚上十點開唱,所以現場許多老先生老太太都睡得死寂,像在墓槨中聽安魂曲一般。

上個世紀最偉大的鋼琴伴奏家傑拉德摩爾(Gerald Moore)曾出版過一本傳記《我太吵嗎?一個鋼琴伴奏家的回憶(Am I too loud? The Memories of a Piano Accompanist)》
,我很欣賞他的英式幽默:我太吵嗎?昨晚聆聽李希特的伴奏,我確實覺得他太吵了!不是他的琴聲太響亮,而是太突出了,讓舒伯特的鋼琴伴奏部分綻放了耀眼光芒,幾乎可以單獨挑出來聆賞。

於是聽者只能分一半的心思給主唱的許萊亞,另一半則要給李希特,聽其他版本的《冬之旅》,我的比例大概是7:3。然而非凡的李希特,也帶動了想與之相匹敵的許萊亞,我聽到了更勇於表現的他,彷彿這一場演唱,是他一生中最後的絕唱。

全曲聽完,花了一個多小時,像是走了一趟時空之旅,舒伯特的身世,詩人穆勒的詞境,與親友們的音容,接連的在眼前掠過。其中有一段,則讓我差點從座位上躍起,那是第十一首《春之夢(Fruhlingstraum)》開頭的幾句:

我夢見繁花
盛開在五月
我夢見綠茵
還有快樂的鳥鳴

李希特的琴聲像伸出手來,觸摸著我的臉,接著許萊亞像母親般,唱出富有撫慰力量的歌聲。我的心中若是有傷口,這時也被上藥了。

我也感覺自己像是走到海邊,欣賞了一夜的星空,而這一句,像是臨走前,整晚無語的星辰,突然向我眨了眼睛,在短短的一瞬中,告訴我,他們什麼都知道。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文輝部落格 的頭像
黃文輝部落格

黃文輝(Max)'s 部落格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