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斯坦與依索德》是華格納歌劇中我最喜歡的一齣。故事大意是:崔斯坦和依索德彼此相愛,但崔斯坦為了效忠國家,忍痛把依索德獻給國王。然而不小心吃下愛情靈藥的他們,私下相會,結果被發現,崔斯坦在決鬥中傷重而亡,依索德則因心碎隨之而死。
以前聽CD,覺得這齣歌劇的故事言簡意賅,音樂很棒,僅只而已。可是昨天聽了新買的LP後,才終於領教到華格納音樂與故事相結合的魔力,尤其最後伴隨依索德死去的音樂「愛之死」,糾纏不已,綿延不絕,似乎沒有止境,揪著我的心不放,也應了白居易的詩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戲劇中有愛情靈藥讓情人相愛,而讓愛樂者更愛上音樂的靈藥,便是LP這個媒介了。
有一天我播放剛買的《卡農》LP,一聽完,好像著迷了似的,竟然起身走到鋼琴前,打開琴蓋,把鋼琴版的《卡農》彈了出來(我早就會彈了,不是聽了LP音樂才突然會)。聽CD聽了二十年,可從沒發生過這樣的事。接著,我心裡冒出了一個故事:
有一天一位先生走經某人家門前,聽到屋裡傳出美妙的卡農鋼琴旋律,忍不住按下門鈴,並決定彈琴的若是一位未婚小姐,就要跟她求婚。結果來開門的是一位樣貌 平凡的 小姐。這位先生的熱情登時熄滅,趕緊找藉口告退。可是他回家後,細想了一下,告戒自己不可以違背當時那被音樂之美所激發出來的熱情和難以言喻的命運之力,否則就是對生命、對美的背叛。於是,這位先生回去找那位小姐,告訴她自己想跟彈卡農的她交往。當他們相約在某一處公園見面時,赴約的並不是那位樣貌 平凡的小姐,而是一位彷彿從畫中走出來的美麗小姐,原來她才是當時真正彈奏鋼琴的人。
聽LP是不是會讓人產生遐想,哈哈!
我覺得CD發出來的聲音,就像一位穿著設計師時裝的現代型男,乾淨、俐落、長鼻子、方形臉,不多話,見了人頂多給一個淺淺的微笑。可是LP的聲音,卻像一位髮際略有風霜、眼角劃著皺紋的男子,他一開口講話,快樂、悲傷和不可思議的事便接連搬出,讓人覺得親切,也給人感動。記得一位朋友曾經寫道:唱針摩擦LP是會生熱的,聆聽者,自然也能感受到這音樂的熱度和親密感。便是這樣的意思吧!
當然,LP並不只是靠感覺和氣氛勝出,真的是比CD的聲音要來得「好聽」(這不是很科學的用語),你總會覺得演奏家就在你面前表演,你自己就好像坐在音樂聽的前幾排。這樣的臨場感,讓我著迷不已,常常聽著音樂,忍不住就發出「啊、唉、好棒」等讚嘆,就像義大利觀眾在音樂廳衝著舞台上的演唱家喊「bravo」。
今天早上,我聽了布倫德爾彈奏的莫札特第二十五號鋼琴協奏曲,那是現場錄音,所以音樂結束後,喇叭便傳出了音樂廳中如雷的掌聲。我感覺自己好像也在現場一般,有聽完美妙音樂後的激情和感動,我的眼睛有點古怪,心中充滿喜悅感激,忍不住就告訴自己,為了聽這好聽的音樂,無論如何都要好好的多活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