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博客來 十一月十二日 開始販售村上春樹新出版的長篇小說《1Q84》。我訂了一套精裝本(Book1&2),隔天收到書後,便開始了一段好幾年來從沒有過的閱讀經驗。我沈浸在書中世界,隨時隨地都想持續往下看,但又擔心太快把書看完,只得不斷的壓抑一口氣看到尾的衝動。雖然我經常同樣的篇章一再重複閱讀、並停下來在腦中想一想,也恨不得書永遠看不完,但我還是在一個禮拜後,戰戰兢兢、一頁一頁、內心沈重的翻閱到最後,終而不甘心的把書闔上。

 

這是一本吸引人從頭看到尾、好看極了的書,難怪在日本非常暢銷。全書是由兩個平行的故事組成,女主角青豆和男主角天吾的故事輪流進行。青豆正職是健身中心的體能指導員,副業是專殺毆打妻子薄倖男子的殺手。天吾正職是補習 班數學 老師,副業是文字工作者(尚未出版過書)。

 

他們兩人的故事一開始看似毫不相干,我甚至以為青豆的故事,可能是天吾寫出來的,畢竟青豆生活在1Q84年,一個有兩個月亮的世界。但是越到後來,他們的牽連越來越明顯,村上春樹也終於告訴讀者,他們兩人早在小學三、四年級就同班,都有不快樂的童年,青豆的父母是宗教狂熱份子,天吾的爸爸是卑微的NHK收費員,自己可能是媽媽偷情和別人生的小孩。某一天,十歲的青豆趁著教室無人,握住天吾的手,從那一刻起,他們兩人便把自己的全部給了對方,儘管不久後青豆轉學兩人沒再見過面,但一直到二十年後故事進行中的 1984(或1Q84)年,他們雖然各自有過許多男女關係,但仍把對方放在內心深處,可以毫不猶豫的說出愛著對方,並以這個愛,作為支持自己生命的力量。

 

最後,他們有見面嗎?兩個平行的故事會結合為一嗎?基於道德的理由,我不能多說,免得剝奪想買這本書來看的人的閱讀樂趣。當我看到最後面時,緊張得幾乎可以聽見自己的心跳聲,看到書已經結束了,翻過去是空白、沒有字了時,還不敢相信小說會結束在這樣的地方。這般的閱讀感覺,要留給大家,我不能說破。

 

雖然我對結局有點訝異,不過後來仔細想想(隔天走在太魯閣錐麓古道上想到的),那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結尾:天吾將不再徬徨、卻步、猶豫,會勇於追尋他要的東西。我覺得村上春樹全書的重點之一,在指出許多成人,都覺得身體裡空空的,不定時的被一種無奈空虛、得過且過的感覺噬咬著,仔細省思,大家童年也許都受過傷,自己的本事也不是多麼出類拔萃,終歸一句,只是帶著宿命般的弱點,平凡的芸芸眾生而已。可是,只要有目標,並有熱情去追尋,不管最終有沒有達到目的,生命仍可以被賦予某種意義。


村上春樹以前寫的幾本書中,也曾提到和上述相似的觀點。不過,這本書更探討了宗教、時間與空間等抽象的東西,雖然沒有解答,但是這樣的內容,讓讀者讀完書後,得到了某種自由與釋放。比如說,你我所覺知的2009年真的一樣嗎?你我所觀察到的月亮真的一樣大嗎?揮之不去的困難,真的如想像中無解或是要去解決嗎?這樣的感覺,可以讓人對熟知的規則和價值觀,產生某種程度的距離感,進而不會拘泥、深陷其中,心中也可以多一些彈性、體貼和理解。

 

這正如村上春樹在書中寫的,故事(小說)的功用,大致上來說,是把一個問題轉換成另一種形式,並藉著那移動的性質和方向性,以故事啟示解答的可能方法。雖然有時晦暗不明,缺乏整合性,無法立即產生效用,不過那之中含有「可能性」這個東西,可以溫暖讀者。

 

因此我們看完一本好書,不是常常有如釋重負、內心暖暖的感覺嗎?

 

最後,提一件巧合的事。青豆殺人之前,會習慣性的唸祈禱文:天上的主啊,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王國降臨。請饒恕我們的許多罪過。請賜福我們微小的每一步。阿門。

 

結果星期六晚上看完書,兩天後的星期一晚上,教會弟兄姊妹突然說要來我家讀經。當晚,全部十六人,一起翻開聖經讀路加福音第十一章(上次我們讀到第十章)。我看到第二節時,突然傻眼,剛好就是青豆唸的祈禱文。

 

這當然不是神蹟,只是巧合。然而這樣的巧合,卻讓我對生命中「可能性」這樣的東西,覺得親切不已。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文輝部落格 的頭像
黃文輝部落格

黃文輝(Max)'s 部落格

黃文輝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