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眼見到的布拉格,和想像中有點落差,車輛很多、人們來去匆匆,一點浪漫的味道也沒有,值得在這裡拍韓劇《布拉格情人》嗎?當導遊告訴我們下車處看到的這條河就是名聞遐邇的「莫爾道河」時,我幾乎難掩失望的說,怎麼如此平凡無奇!不過,初印象經常有誤,一個鐘頭後,我的想法便完全改變了。
導遊包船讓我們遊莫爾道河。兩岸盡是飯店和政府機關,也經過了許多橋,我把好幾座橋都誤認為著名的「查裡四世橋」。遊船繞了一大圈,最後讓我們下船的地方,剛好就是期待已久的查裡四世橋畔。
布拉格分為城堡、小城、舊城、猶太、和新城五個區。從查裡四世橋上往城堡區望過去,才看一眼,我就忍不住發出讚嘆,實在太漂亮了,好像來到了童話的世界、畫裡的國度。
今天一整個下午都要在城堡區度過。這是聖維克大教堂,城堡區最醒目的建築。
以前的城堡入口。當今的捷克總統府,就是右側的建築。我驚訝於如此門禁不森嚴,觀光客可以四處遊蕩,在總統辦公室的窗下拍照,要破窗而入,找總統合照,似乎不是一件難事。
七百年歷史的聖維克大教堂。
教堂內部。這座教堂一直蓋到二十世紀才完工。其間因經費和戰亂,停工許多次。
穆夏在教堂玻璃上的彩繪。雖然常看到穆夏柔和、有點女性化的畫作,但我總覺得他的畫裝飾味道太濃,藝術性沒有其他大師來得高。可是這幅彩繪,大概是主題和教堂氛圍的關係,有一種純然的美麗。
黃金小巷。這排建築緊鄰城牆,裡頭的空間非常窄小,是以前士兵的住處。現在則被藝品店佔據。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間是捷克作家卡夫卡曾住過的22號。在城堡區曲折蜿蜒的路上來去,我不禁想,卡夫卡的小說《城堡》是否有部分靈感來自這裡(雖然他描寫的其實是另一個城堡)?記得當初看這本書時,我看得快瘋了,因為從頭到尾就單調、執拗的在描述男主角怎麼樣也進不了城堡,找到他要找的人。男主角迷路、臨時有事、被意外阻撓、對方不在、或明明聽到對方的聲音和瞥見對方身影了,就是莫名其妙見不到面。
信主之後,我才漸漸可以理解卡夫卡這本書可能想要闡述的東西。信主的過程中,雖然上帝一直在那裡,但可望而不可及。你跟主祈求東西,祂有時候會應許讓你的祈求實現,但多半時候,上帝是沒有回應的;於是信主的人,便會生出懷疑,甚至不信任,進而開始疏離上帝,然而他的內心也會被舉棋不定和罪惡感盤據。如此這般反反覆覆、若有似無、忽冷忽熱的信仰過程,不就像是在容易讓人迷路的城堡中找一個行蹤飄忽不定的人一般嗎?
黃昏一下子就到了,儘管才下午四點多。從城堡往下看去,世界都變得虛幻了。
眺望城堡。不曉得何時才會再來。
布拉格的夜景非常的迷人,儘管當時零下七度,仍有許多遊客聚集在舊城區廣場上。不過最有味道的還是舊城中的街道巷弄,它們在暈黃燈光照射下美極了,讓人忍不住想徘徊一整夜,甚至,就在布拉格住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