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約莫一年前,T 邀我一起參加今年十月十六日的台東活水湖鐵人三項比賽。我乍聽以為他在開玩笑。我自知文弱,不像他曾經是排球校隊,可負荷不了那麼耗費體力的運動。我心想撞球比賽或許還行。
然而最終我還是答應了,因為 T 說,這是屬於我們的比賽,參賽者多是中年人,不是為了跟人較量,而是自我實現,自我挑戰;此外,賽前的選手之夜很棒,想像一下大家聚在一塊兒,吃喝談笑,眼睛都閃爍著光芒,彷彿重回年少……我記起《越戰獵鹿人》影片中一群好友赴越南前在酒吧裡的情景,突然神往不已,問道:「我可以只參加選手之夜嗎?」
「不行,只有選手才有這個權利。」
「但我真的很弱呀,平時也沒有運動的習慣。」
於是 T 搬出 P 老大的例子。P 老大體重高我三十公斤,年紀長我將近十歲,而且答應 T 參加鐵人三項時連游泳都不會,「 P 老大辦得到,你應該也辦得到。」
「或許吧!」我點頭答應,儘管心裡充滿了不安。
家人朋友知道我要參加這個比賽,有的勸我要小心,因為有人劇烈運動後就暴斃一命嗚呼;爸爸自己是體育健將,卻也一再叫我不要參加,說那太累人了。但決定已經下了,我只好蒙著頭往下做。
今年春季泳池開放,我便開始固定的練習,每周撥三天分別去游泳、騎車和跑步。我擔心這麼溫和的訓練量不夠,但經驗老到的 T 說沒問題,他自己還沒有我勤勞呢!
於是慢慢的,我游泳、騎車和跑步越來越覺輕鬆,距離也逐漸增長。這之前我很難想像自己有一天竟可以輕易游泳1.5公里,騎車40公里(儘管速度不挺快)。不過跑步是我的弱項,只要跑超過四公里,我的右臀便會疼痛,走路感到不適。但 T 仍說沒關係,到時候你一定行。不曉得是 T 太樂觀,還是不想讓我洩氣?
雖然規律練習,但從未三項連著做,讓我的心裡有些不踏實。八月,我上台北和 T 與 P 老大一起騎車從木柵,經深坑、菁桐到平溪的莫內咖啡,來回花五個多小時,爬過三個大坡。我發現自己的體能不輸曾經完成鐵人三項比賽的 P 老大,那一刻,我才第一次覺得自己或許真的可以完成比賽(希望 T 和 P 老大不是為了讓我得到信心而故意示弱)。
比賽前一天(十月十五日),我背著我的自行車搭火車到台東。行囊雖然重,但很醒目,我扛得很樂意,若有人要幫我或跟我借去扛,我還不願意呢!尤其走出台東火車站時,見到許許多多跟我一樣的參賽者,彷彿來自各地的好漢背著劍要去勤王一般,更讓我感到驕傲。
在康橋飯店check in後,朋友也都抵達了。U 知道我練習得還算勤,看起來瘦瘦黑黑的,便開玩笑說我要拿前三名嗎?我一聽,笑著搖頭,老實告訴大家曾經跛過兩年的左腳,最近隱隱作痛,右臀的舊疾也一直沒好,先把下台階給擺好。
為了第一次參賽的我,大夥兒一起去看賽場。天色陰霾,台東的活水湖靜靜的、透著迷幻的色彩,看得我很想下水游一趟。大家沿著湖畔散步,分享比賽經驗,T 和 P 老大提到他們往年比賽,剛下水之後都有無法換氣、吸不到空氣的情形,P 老大去年還一度上岸休息,然後再繼續比賽……
自行車路線是沿著台十一線過都蘭再折回。那路線我熟,就不用看了。晚餐我提議去富岡的美娥,飯後我們去吃了寶桑湯圓,之後又去誠品書店附近閒逛,然後坐在星巴克的戶外座椅上,喝咖啡聽 P 老大月下開講。P 老大是知名作家又是歷史系教授,說故事功夫一流,講起典故和稗官野史,例如自學成功的數學天才華羅庚、台灣清華大學創校密辛、人體模特兒許曉丹的情史等,都讓我聽得如癡如醉。
回飯店後,體貼的康橋竟然還有宵夜(而且是buffet,隨你吃多少),於是我們續攤,繼續吃也繼續聊。我笑稱比賽選手哪有像我們這樣睡前還吃擔仔麵、滷肉飯、冰淇淋的。P 老大回說,「放心,明天就消耗光了」。我聽了,幾乎忍俊不住,心想比賽是為了能大吃,或者,大吃是為了比賽?但明天就要上戰場了,今晚自得狂歡一下。
一年前 T 跟我說的選手之夜,用大半年的辛苦與練習來換,果然值得。
U 跟我打包票,說明天完成比賽,我衝過終點那一刻,鐵定會哭,因為他和 P 老大第一次完成比賽時都如此。想到我可能會哭,事情還未發生,我便覺得不好意思起來了。但我真的會哭嗎?我不知道,不過難忘的體驗,肯定是少不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