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星期天去松園別館欣賞李泰祥的公子與媳婦(作曲家李奕青與聲樂家林芊君),和兩位彈奏印度樂器的日裔音樂家的表演。網站上為這場演出定名為「流浪之音」。看兩位日本音樂家的打扮,果然有幾分流浪的味道。
由於天氣冷,四位音樂家需要暖暖手指頭,所以演出時間稍微延後。等待期間,我一直想到那兩位日本人。演奏Tabla印度鼓的Waka桑,和演奏Sitar琴的Yo桑,當初是否厭倦平淡、安逸的生活,所以才選擇流浪到印度,去追尋和一般人全然不同的人生?以及,過了這些年,他們還對這種居無定所,物質上不安定的生活充滿熱情嗎?他們是否也有猶豫、懷疑的時刻?
比預定時間遲半個鐘頭後,表演終於開始。他們所演奏的應該是所謂的new age音樂,曲風清新,帶著民族性與地方性(印度與台灣原住民)的味道與素材,音樂有敘事,有勾勒大自然風景,也有冥想、療傷與宗教的氣氛。
我很少聽這一類音樂,平時聽的多半是古典音樂。今天兩相比較,發覺古典音樂的內容,其實是很中產階級的,不外乎親情、友情、愛情、追尋自我,以及人的生老病死。
但是在松園別館聽到的音樂,層次上全然不同,是關於時間、空間、緣分、宇宙、以及超自然。之前,我以為這類音樂聽不久,容易厭倦,但是這天我卻聽到非常感人、精彩、讓我欲罷不能的動人音樂。原先規劃3點到4點的一個鐘頭表演,也一直延續到五點半,天色暗了才結束。
對我來說,這是一次「精神音樂」打敗「中產階級音樂」的聆樂經驗。兩位流浪者打扮的日本音樂家,也許早就領悟精神生活高於物質生活,所以才能走上他們選擇的孤獨的流浪之路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