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天表哥來家裡坐坐,閒聊之間我提到坐火車經過關山、池上一帶時,窗外花東縱谷間的稻田實在美極了!表哥嘴角微揚,笑我後知後覺,開始述說自己多年來花蓮台東來來回回跑了上百遍,早把所有的鄉間小路摸熟了,並露出一副每一條田埂好像都踏遍過了的樣子。
我挑戰他說:「有一次我在一個架高的月台下車,周圍全是綠油油的稻田。你曉得那個地方是在哪裡嗎?」
表哥胸有成竹的回說:「東里車站!我常常九點多從花蓮出發,趕在十一點左右到玉里,去吃中山路上的玉里麵,過了十二點,就要排隊了,所以記得要早一點到。吃完麵,我會去附近的田野走走,把車停在東里火車站旁,打開車窗,打個小盹。之後,再到月台上走走,反正沒人。有一次遇到站長,他還很訝異怎麼有人上這兒來散步……」
看來表哥真的是花東縱谷通,我被打敗了。不過,接下來,換我跟他說一些他可能不知道的事情。

那次去東里我是去參加東里國小的「作家進校園」活動。東里國小剛改建不久,非常的漂亮,已經看不出是一所有百年歷史的學校。教導主任帶我到校史室,觀看陳年照片和檔案,述說學校的典故傳說。她說一位二次大戰前在這裡當過老師的日本人,常捐錢給學校,不久前還從日本來台灣參加學校的百年校慶,那位日本老師都已經101歲了。
我問主任學校的學生人數,主任說有86個,她還說老師們都很努力,讓附近的家長們把孩子送來學校,更希望他們不要搬到外地去。因為學校人數少於50人,可能就要廢校了。
「所以你們學校一個都不能少。」我說。
「真的一個都不能少。」主任回道。
進教室跟學生面對面,講了許多笑話,回答自己有沒有喝過尿等等問題後,他們送給我一小包當地有名的花東米。
我平常買的米,也就是花東米,一來捧當地人的場,二來我想吃我坐火車時看到的美麗稻米。所以這個禮,送得真好!
當天趕場,用過午餐又去了另一所山腳下小小的國小——古風國小。這所國小的學生清一色是原住民,不過和他們對談時,我發現他們回答問題的正確率很高,看來有電視和網路之後,大家的資訊都不再那麼匱乏了。
當我問他們霧都指的是哪裡時?他們突然開始大笑,不停重複「母肚」這個名詞。我追問他們許多次,他們才說「母肚」是「神經病」的意思。(以後我如果罵人家「母肚」,應該知道我在罵什麼了。)

活動結束後,小朋友們跳舞歡送我,讓渺小的我受寵若驚。臨走時,他們還送我一顆剛好抱得動、半大不小的西瓜;那是當地名產,一位小朋友不久前才剛從自家田裡摘來的。

最後,我跟表哥說,如果當地居民無法在那麼美麗的地方生活下去,得離鄉背井到外地工作,學校也隨之一間一間的關上大門,那麼就落得「美中不足」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