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去聽了蔣勳「破解梵谷」的演講。雖然要付費買票,或者購買「蔣勳破解梵谷」這本書才能參加,但是花蓮文化局演藝廳依舊黑壓壓的坐滿了人。蔣勳和梵谷的魅力可見一斑。
整場演講歷時約三個小時,有三個地方給我的印象特別深。
第一,蔣勳說梵谷的畫,帶來的不是「藝術革命」,而是「美學革命」。在梵谷之前(十九世紀末),沒有人會去畫一雙破舊的鞋子、一個歷經滄桑的農婦、一個肢體因受苦而扭曲了的礦工。但是非學院出身的梵谷,以一種同情、恨不得能救贖他們的心態畫下這些以當時的美學標準來說醜陋的畫作。
現代人很難理解梵谷的畫這麼有內涵,深刻感人,為何生前沒有人買梵谷的畫。那便是因為他不符合當時的審美觀。
第二,梵谷的的確確是個精神上有問題的病人。我們所喜愛的梵谷的鴛尾花、向日葵、星空等畫作,其實都是一個瘋子畫的,一個受盡折磨最後用自殺尋得解脫的瘋子。我們保持距離看梵谷,覺得他是偉大的畫家;但是他周邊的人,卻深深的被他的瘋狂所威脅,包括高更,和聯名要求警方把這個危險份子關到精神病院的鄰人。 然而梵谷所畫出的這些充滿生命力,富有原創性、精神性的作品,得要付出一個受苦的靈魂的代價,才能產生嗎?
梵谷一直想當喀爾文教派的牧師,替耶穌拯救受苦的人群。但是他瘋狂的行徑讓他當不了牧師,可是最終,他仍像十字架上的耶穌,受盡精神上的苦楚,畫出感動全人類,救贖人心的畫作。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梵谷其實已經達到上帝和耶穌賦予他的使命了。
第三,蔣勳講解梵谷的畫作時,經常說自己在某某美術館親眼看到這幅畫時的感覺。我覺得這種親自看過的講法蠻有說服力,也讓聽講的我們,雖然只是看著投影片,仍有一絲絲親眼目睹畫作的錯覺。
我也曾在巴黎奧賽美術館看過梵谷的畫,在倫敦也看過。當時都是抱著看大明星、看名勝古蹟一般的心態在看他們。聽完蔣勳的演講,突然讓我有再去看一次的衝動,而且這一次,我想我會有比較不一樣的眼光。應該是帶著被救贖的心情吧。
整場演講歷時約三個小時,有三個地方給我的印象特別深。
第一,蔣勳說梵谷的畫,帶來的不是「藝術革命」,而是「美學革命」。在梵谷之前(十九世紀末),沒有人會去畫一雙破舊的鞋子、一個歷經滄桑的農婦、一個肢體因受苦而扭曲了的礦工。但是非學院出身的梵谷,以一種同情、恨不得能救贖他們的心態畫下這些以當時的美學標準來說醜陋的畫作。
現代人很難理解梵谷的畫這麼有內涵,深刻感人,為何生前沒有人買梵谷的畫。那便是因為他不符合當時的審美觀。
第二,梵谷的的確確是個精神上有問題的病人。我們所喜愛的梵谷的鴛尾花、向日葵、星空等畫作,其實都是一個瘋子畫的,一個受盡折磨最後用自殺尋得解脫的瘋子。我們保持距離看梵谷,覺得他是偉大的畫家;但是他周邊的人,卻深深的被他的瘋狂所威脅,包括高更,和聯名要求警方把這個危險份子關到精神病院的鄰人。 然而梵谷所畫出的這些充滿生命力,富有原創性、精神性的作品,得要付出一個受苦的靈魂的代價,才能產生嗎?
梵谷一直想當喀爾文教派的牧師,替耶穌拯救受苦的人群。但是他瘋狂的行徑讓他當不了牧師,可是最終,他仍像十字架上的耶穌,受盡精神上的苦楚,畫出感動全人類,救贖人心的畫作。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梵谷其實已經達到上帝和耶穌賦予他的使命了。
第三,蔣勳講解梵谷的畫作時,經常說自己在某某美術館親眼看到這幅畫時的感覺。我覺得這種親自看過的講法蠻有說服力,也讓聽講的我們,雖然只是看著投影片,仍有一絲絲親眼目睹畫作的錯覺。
我也曾在巴黎奧賽美術館看過梵谷的畫,在倫敦也看過。當時都是抱著看大明星、看名勝古蹟一般的心態在看他們。聽完蔣勳的演講,突然讓我有再去看一次的衝動,而且這一次,我想我會有比較不一樣的眼光。應該是帶著被救贖的心情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